1 / 100
文档名称:

最新解读房颤治疗指南.ppt

格式:ppt   大小:3,119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解读房颤治疗指南.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9/19 文件大小:3.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解读房颤治疗指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解读房颤治疗指南
指南简介(1)
ACC/AHA/ESC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完成。
与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和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合作。
由3个学会及其下属分会的心血管专家组成的起草委员会
新指南是在2001年ACC/AHA/ESC制定的房颤治疗指南的基础上修订的
搜索相关文献:公共出版关于人类的研究,文字为英语,时间为2001-2006。
分级采用指南通行的做法
指南简介(2)
本指南与2001指南相比的主要变化
本指南是根据2001年以来,几个比较房颤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长期预后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在原指南的基础上修订而来
在对房颤及其致病因素的分析识别的基础上,首先控制心率,并防止血栓栓塞,而后选择合适的病人纠正心律失常,并维持窦性心律
在导管基础上的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指南增加了新的内容
与原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很多推荐的级别较高
房 颤 概 述
房颤的分类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止,≥ 7天)
永久性房颤2
房颤的“3P”分类
Paroxysmal AF
Persistent AF
Permanent AF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小时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复发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
房颤的患病率和发生率:
普通人群中,-1%,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人中可增至8%
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 ,>%,男性则为2%。
房颤的预后:房颤与全因死亡、心力衰竭(HF)及中风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在大型HF研究中(COMET,Val-HeFT),房颤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为5%,是没有房颤人群的2-7倍;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较非瓣膜病房颤中风的风险还要高5倍。
病生理机制—心房因素
心房病理学改变是发生房颤的根本原因。
——最常见的组织学改变是心房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组织的减少,正常组织与纤维化组织并存导致了传导不均一是房颤发生的基础
——房颤过程中,调节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膜结合糖蛋白水平升高,从而引起心房扩大;心房扩大与间质纤维化有利于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发生机制: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局部”触发机制与多子波折返机制并存
心房的电重构
其他因素:
——目前的数据表明,RASS在房颤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RASS可通过多种机制预防房颤的发生及持续。
——其他可能与房颤有关的因素包括很多,如导致心房压力升高、缺血,药物影响、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异常、心肺手术等等。
病生理机制—房室传导
一般情况下,房室结限制着房颤时的心率;影响房室传导的因素包括:
房室结的固有不应期
隐匿性传导
自主神经节律
预激综合征时的房室传导
房颤发作时,心房的冲动经预激旁路前传,可导致快速的心室反应,甚至蜕变为致命性的室颤
所有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房室结传导而阻断旁路传导的药物(洋地黄、钙拮抗剂和阻滞剂),均可导致心室率加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禁忌症
病生理机制—对心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心房颤动
心房同步机械
收缩功能丧失
不规律的
心室反应
快速心室率
冠状动脉
血流受损
心输出量降低
二尖瓣返流加重
心肌扩张性改变
心肌缺血加重
心力衰竭
病生理机制—血栓栓塞(1)
缺血性中风与体循环动脉栓塞一般是由于左房(LA)血栓栓塞造成的,然而其发病原因有其复杂性。房颤的患者发生中风,有25%由于本身的脑血管病、心脏其他部位的血栓或是主动脉近端的粥样硬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