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中国民族史保安的迁徙.ppt

格式:ppt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民族史保安的迁徙.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6/7/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民族史保安的迁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安族的迁徙保安族的先民从遥远的中亚随蒙古军队来到青海同仁后,世世代代居住在隆务河畔,与当地的回,土,藏,汉,蒙古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不仅完成了保安族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逐步发展,也共同开发创造了这一地区的灿烂文化和历史文明。 19 世纪中叶,保安人挥泪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古土,发祥地和美丽富饶的家园——青海同仁,举足迈上充满凄风苦雨,颠沛流离的迢迢东迁之路。保安族自行成到十九世纪,一直生活在保安地区。明末清初以来,保安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又称四屯) ——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又分城内外两部分),据说在保安城内当时有保安,回,汉等民族杂居,城外有上下两庄,上装住有土族“五坊头”,下庄则纯为保安人居住,俗称“四坊头”。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撒尔,保安,下庄被称为“保安三庄”外,四周邻庄均为藏族或土族的部落,俗称“保安十二族”。在郭麻日,黄乃亥琼吾拉卡也有保安人居住。保安族自行成到十九世纪,一直生活在保安地区。明末清初以来,保安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又称四屯) ——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又分城内外两部分),据说在保安城内当时有保安,回,汉等民族杂居,城外有上下两庄,上装住有土族“五坊头”,下庄则纯为保安人居住,俗称“四坊头”。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撒尔,保安,下庄被称为“保安三庄”外,四周邻庄均为藏族或土族的部落,俗称“保安十二族”。在郭麻日,黄乃亥琼吾拉卡也有保安人居住。大约到清咸丰帝年间,保安族开始由青海同仁保安地区迁至今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河家地区。起初仅是少数住户的迁徙,后来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迁徙。迁徙的原因很多, 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同仁地区空前发展,不同信仰的教民间发生摩擦。?同仁县志?有详细记载: “到清道光咸丰年间,四寨子的伊斯兰教已具有相当的实力,足以影响佛教的利益,引起了隆务寺系统宗教上层和各部落头人的严重关注,双方采取了相抗衡的措施。隆务寺寺主夏日仓和相佐要求其他民族要改信藏传佛教,并在各村寨路口大修嘛呢房和嘛呢彩门。郭麻日,年都乎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徒改信藏传佛教,而尕撒尔,保安下庄和保安城的伊斯兰教势力较强,信念坚定, 不接受政教指令,引起了宗教矛盾。”保安下庄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阻拦信仰佛教的群众兴建‘斯曼盖尔’,破坏寺庙里的佛像,捣毁经塔, 烧毁经卷等,引起了两派信教群众的冲突,于是信仰佛教的土人投靠邻近的玛巴部落,玛巴部落联合热贡其他部落,掀起了驱赶伊斯兰教徒的事件。二:经济矛盾因灌溉用水等问题,不同信仰的居民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民族间纠纷, 械斗和流血事件不断发生。三:政府处理不善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往往持歧视态度, 采取“以夷制夷”和“分而治之”的反动政策,挑拨当地汉,藏,土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人不和,致使冲突不断升级,乃至造成了保安被迫整体迁徙的结果。清同治三年( 1864 年),又发生民族间尖锐的冲突和械斗。据《保安族简史》记载,冲突发生后,藏民动兵,声称要杀尽保安人。其中有藏族部落“吴屯”的头人,俗称“吴屯王爷”。将此讯立即传给下庄(撒尔塔大庄),要他们赶快逃走。保安人闻讯大惊, 感到对方部落人多势众,对抗不了,决定迁徙。殊途正当保安部积极准备东迁之际, 在少数头人的唆使下,玛巴部落和尕寨东部落联络五坊头土族和其他十一部落的藏兵,攻进了保安城。因事出无备,保安人来不及组织自卫,部分人惨遭杀害,部分人仓皇出逃。从此, 他们被迫离开了世代辛勤劳动所建立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