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文档名称: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pdf

格式:pdf   大小:8,229KB   页数:1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pdf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1/9/19 文件大小:8.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类号丁U 么 学 号 1202240217
办要逡痰科技太#
学位论文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
—一基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遺产共生保护研究
作者 吕 晶
指导教师姓名 杨豪中 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论文提交日期 20I S . 〇6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毕业授予单位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养 征
评 阅 人 翟斌庆
王 芳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己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己申请学位或为其它用途使
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 A 日期: M K 、6 、彡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
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
文。
(保密的论文在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本人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有关“学位论文数据库”之中,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学位论文电子版,同意在□—年/ □两年/ □三年以后,在
网络上全文发布。(此声明处不勾选的,默认为即时公开)
注 :请将此页附在论文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
---基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
专 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 士 生:吕 晶
指导教师:杨豪中 教授
摘要
陇州社火作为一项民间自发举行的具有祭祀,祈福意义的节庆狂欢表演活动,
有着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陇州社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陇县地区的传
统村落,发展于传统村落,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使村落的文化厚重且愈加
鲜活。陇县传统村落与陇州社火分别为陇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
者相互融合、辅牙相倚。
本文通过对陇州社火演艺及传承和陇县传统村落空间相依托关系的论述,提
出对陇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共生性保护的概念。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对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借鉴和研究。文中阐述陇州社火的起源与演变、
表演形式,并对陇州社火在传统村落空间中的仪式与活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后半部分以黄花峪村李家下村为传统村落典型样本,从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
参与社火仪式的聚落因素以及传统院落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在陇洲
社火影响下的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最后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析后,
提出对陇州社火与陇县传统村落进行共生保护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全
方位的考虑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力图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
总结全文,本文以非物质性的陇州社火与物质性的传统村落空间相互支撑的
关系作为一个命题来调查和研究,对陇州社火的传承和与其对应的传统村落的保
护有着重要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