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5 年发展规划“十二五”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结合学校和邯郸经济社会的实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两个《纲要》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高职教育所提出的目标任务,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导向, 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行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职院校, 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实现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二、发展目标(一)发展背景 1 、现状与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院师生员工, 艰苦奋斗, 勤奋工作, 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内涵建设初建成效,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现占地 55280 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1121 6 平方米, 教学设备总值达 6696 余万元。现设有 12 个系部 56 个专业。现有校内教师 440 人,其中高级职称 136 人。在校生 1219 4人。馆藏纸本图书 9 万册, 国内外刊物 110 0 多种。学校建有 4 万余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培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958 个,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日臻完善。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示范专业、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十一五”期间, 学校始终坚持高职办学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办学观念, 形成了大系统教育观及“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育人理念, 构建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始了工作过程学习课程体系的改革, 但距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七个方面: (1 )思想观念需进一步解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过程共担的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有待突破;多渠道筹资途径有待进一步畅通。(2 )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中运行和验证。(3 )课程体系需进一步深化,在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方面尚需全面深入开展, 适应生产性与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进一步改善, 学习评价指标中企业参与的比重有待进一步加大,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 )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国家级教学名师榜上无名,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 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培养适应生产型与服务型学习体系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5 )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社会服务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6 )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行政化管理的色彩浓重, 服务水平和效率亟待提高;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7 )办学特色需进一步凝练,以赵文化为底蕴,独具学校特色、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尚未成熟。在建设国家骨干院校过程中, 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加大投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机遇与挑战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河北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 各高校加快了学科、专业调整的步伐, 竞相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谋求发挥更大的作用。《纲要》提出到 2020 年,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 40% , 教育经费到 2012 年要达到 GDP 的 4%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 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日益增长的要求,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邯郸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适时提出把邯郸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极,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思路上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加强邯郸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及与全国知名企业对接, 为邯郸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战略型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方面作出成绩。这就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们需要针对学校的现状, 尽快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制定一个与“邯郸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发展规划。(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