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

格式:ppt   大小:2,026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

上传人:相惜 2021/9/19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党校
1
整理课件
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
2
整理课件
一、《序言》的写作背景
二、《序言》的主要内容
三、 学****体会
3
整理课件
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大转变的标志,而序言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一)工人运动的斗争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居统治地位。德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还严重危害工人运动。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来正确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无产阶级指明斗争方向。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开始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一、《序言》的写作背景
4
整理课件
(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要求从理论上结合新形势阐明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决心在革命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著作。他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858年8月至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24本手稿重新进行了修改整理,同时还写了这篇《序言》。
一、 《序言》的写作背景
5
整理课件
1858年 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赔款600万两白银; 1859年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59年 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一、 《序言》的写作背景
6
整理课件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简短的内容叙述了马克思本人转向政治经济学方面研究的经过,同时这里面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要原理。
二、 《序言》的主要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7
整理课件
《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包括两章:第一章商品,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这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第一分册。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学说,完成了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革命,它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
二、 《序言》的主要内容
8
整理课件
(1)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到的三件所谓物质利益的事情是指:第一件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析分的讨论;第二件是有关物质利益的事情,是当时莱茵省总督沙培尔针对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公开论战;第三件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恰恰是这三件难事,成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2)马克思要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的评判,必须获得充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

9
整理课件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农民在山上捡枯树枝是否是盗窃?虽然主要的不是从经济方面,而是从政治和法律方面揭露剥削阶级的本性,但是,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已经初步按照人们的经济地位来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看出国家和法不过是大私有者的工具,公开表明自己站在备受压迫的贫苦人民一边。这就说明,他对社会的观察已前进了一步。
《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第三个环节。在1842年12月的《莱茵报》上,连续刊登了描述摩塞尔区农民的悲惨处境的通讯。莱茵省总督沙培尔指责这些通讯歪曲事实,诽谤政府,向记者提出控告。马克思挺身而出,为记者辩护。在辩护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着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只要我们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