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天籁集【元白朴】.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籁集【元白朴】.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1/9/20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籁集【元白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天籁集【元 · 白朴】
《天籁集》二卷,元白朴撰。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 兰谷,真定人。父寓斋,失其名,仕金为枢密院判官。会世 乱,父子相失。朴尝鞠于元好问家,得其指授。金亡后,被 荐不出,徙居金陵。放浪诗酒,尤精度曲,与关郑齐名。识 者谓逈出东篱、小山之上。是本乃所作词集,世久失传。康 熙中,六安杨希洛始求得于白氏之裔,凡二百篇。前有王博 文序,后有孙作序,及曹安赞。希洛以示朱彝尊,彝尊分为 二卷,序而传之。朴词清隽婉逸,意惬韵谐,可与张炎《玉 田词》相匹。虽其学出于元好问,而词则有出蓝之目,足为 倚声家正宗,惜以制曲掩其词名,故选录者多未之及。彞尊 辑《词综》亦不得朴词为憾。其实在元初诸家中,洵可称矫 矫拔俗者也。
目录( 107 首)
《天籁集》原序一
《天籁集》原序二 天籁集卷上( 45 首) 春从天上来(至元四年,恭遇圣节,真定总府请作寿词) 夺锦标(二首)
水调歌头(十六首)
1(咏月)(2 首)
2、(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咸阳怀古韵。 )
3、(诸公见賡前韵,复自和数章戏呈。 )
4、(感南唐故宫,檃括后主词。 )( 2 首)
5、(咸阳怀古,复用前韵。 )
6、(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
7、(冬至,登周处读书台,过古鹿苑寺。 )
8、(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 (2 首)
9、(感念)( 2 首)
10、(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11、(十月海棠)
12、(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水龙吟(十一首)
1、(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
2、(赠乐工宋奴伯妇王氏)
3、史总帅镇西川,时未混一)
4、九月四日为江州总管杨文卿寿)
5、(登岳阳楼感郑生龙女事,谱大曲薄媚)
6、(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7、(送张大经御史)
8、(赋遗山先生醉乡一词)
9、(曹光辅教授凡和三十首不能尽录,姑记其一云)
10、(用前韵赠答光辅)
11、(友人王文卿携肴来访,话及梁园旧游,因感其事,复 用前韵)
念奴娇(四首)
1、(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
2、(中秋效郭敬斋体,毎句用月字) (3 首)
3、(壬戌秋,泊汉江鸳鸯滩,寄赠。 ) 满江红(五首)
1、(题吕仙祠飞吟亭壁,用冯经历韵)
2、(留別巴陵诸公,时至元十四年冬)
3、(庚戌春别杭城)
4、(重阳后二日,王彦文并利用秦山甫相过小饮)
5、(同郑都事复用前韵,退訖所租学田) 瑞鹤仙(登金陵乌衣园来燕台) 摸鱼子(五首)
1、(七夕,用严柔济韵)
2、(真定城南异尘堂同诸公晚眺) (2 首)
3、(送敬之,蒲君卜居淮上,敬之自翰苑出为蕲黄道宣慰幕
官)(2 首) 天籁集卷下( 62 首)
沁园春(七首)
1、(金陵凤凰台眺望) (2 首)
2、(夜梦就树摘桃噉之,于中一枚甘甚,觉而异之,因为之 赋)
3、(谢监察师巨源)
4、(送按察司合道公赴浙东任)
5、(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
6、(念吕道山) 风流子(丁亥秋,复得仲常书, ) 烛影揺红(前事用吕东窗韵) 木兰花慢(十一首)
1、(灯夕到维扬) (2 首)
2、(覃怀北赏梅,同参政西庵杨文,和府判敦卿周奥韵)
3、(复用前韵,代友人宋子冶赋)
4、(王彦立所居南口傍真隐,庭中新作盆池,同诸公赋)
5、(丙子冬,寄隆兴吕道山左丞)
6、(戊子秋,送合道监司赴任秦中,兼简程介甫按察)
7、(已丑送刘绍闻、王仲谋两按察赴浙右闽中任)
8、(歌者樊娃索赋)
9、(为乐府宋生写赋) (2 首) 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 玉漏迟(三首)
江梅引
秋色橫空(二首)
1、(赠虞美人草)
2、(顺天张侯毛氏以早梅命题索赋,时壬子冬) 石州慢(丙寅九日,期杨翔卿不至,书怀。用少陵诗语) 凤凰台上忆吹箫
满庭芳
绿头鸭(一名多丽。洞庭怀古)
永遇乐(至元辛卯春二月三日,同李景安提举游杭州西湖) 贺新郎 沁园春(夜枕无梦,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赋此)
宴瑶池
垂杨
西江月(六首)
浪淘沙(三首)
朝中措(五首)
清平乐(七首)
1、(咏木犀花)
2、(咏水仙花)
3、(李仁山槛中蟠桃梅)
4、(李仁山次韵自注蟠桃来自杭,和靖诗句得于孤山也) ( 3
首)
5、(同施景悦赌双陆不胜戏作)
点绛唇
小桃红
踏莎行(咏雪) 风入松(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浣溪沙(酒间赠金禅师,时近六旬,头白如雪)
《天籁集》后序
《天籁集》原序
明宁献王权谱元人曲,作者凡一百八十有七人,白仁甫 居第三,虽次东篱、小山之下,而喻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