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实验报告核磁共振要点.doc

格式:doc   大小:27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报告核磁共振要点.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7 2021/9/20 文件大小:2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报告核磁共振要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
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贵州松桃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专业名称: 物理学
课程名称: 近代物理实验
学 号: 201402796288
姓 名: 杨正秋
2 0 16 年 1 月 9 日
(1)
课程名称:核磁共振
编号NO : 1
实验日期:2016年1月9 日
开始时间:8时00分; 结束时间:11时00分;
实验题目:核磁共振
实验辅导:冉启耀
内 容:
实验题目:核磁共振
作者:杨正秋 工作单位: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洞口村小 内容提要:核磁共振 关键词:核磁 共振
实验目的:观察核磁共振稳态吸收现象,掌握和磁共振基本试验原理和方法,测量 1H和19F的
值和g因子。
实验原理:
、核磁共振
磁共振是指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核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辐射能的共振吸收现象。 如
果共振是由原子核磁矩引起的,则该粒子系统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称核磁共振 (简写作NMR;如果 磁共振是由物质原子中的电子自旋磁矩提供的, 则称电子自旋共振(简写ESR,亦称顺磁共振(写 作EPR;而由铁磁物质中的磁畴磁矩所产生的磁共振现象,则称铁磁共振(简写为 FMR .
原子核磁矩与自旋的概念是1924年泡利(Pauli )为研究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而首先提出 的。核磁共振现象是原子核磁矩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磁矩绕此磁场作拉莫尔进动,若在垂 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是加一交变电磁场,当此交变频率等于核磁矩绕外场拉莫尔进动频率时,原 子核吸收射频场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即发生所谓的谐振现象。
研究核磁共振有两种方法:一是连续波法或称稳态法,使用连续的射频场(即旋转磁场)作 用到核系统上,观察到核对频率的感应信号;另一种是脉冲法,用射频脉冲作用在核系统上,观 察到核对时间的响应信号。脉冲法有较高的灵敏度,测量速度快,但需要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 要求较高。以观察信号区分,可观察色散信号或吸收信号。但一般观察吸收信号,因为比较容易 分析理解。从信号的检测来分,可分为感应法,平衡法,吸收法。测量共振时,核磁矩吸收射频 场能量而在附近线圈中感应到信号,则为感应法;测量由于共振使电桥失去平衡而输出电压的即 为平衡法;直接测量共振使射频振荡线圈中负载发生变化的为吸收法。本实验用连续波吸收法来 观察核磁共振现象。
下面我们以氢核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介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氢核虽然是 最简单的原子核,但同时也是目前在核磁共振应用中最常见和最有用的核。

(1)单个核的磁共振
按照量子力学,原子核的角动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1)
p「1(1 1) 一
i d 1,3,
2 2
(1)
(1)
式中-叮,h为普朗克常数° I为核的自旋量子数,对氢核来说,I
_ 1
=2 0
通常将原子核的总磁矩在其角动量 P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核磁矩,
它们之间的关系写成
. e
-P 或」gN 2mpP
(2)
丫 = gN
式中 2mP称为旋磁比;e为电子电荷;叫为质子质量;3为朗德因子。
把氢核放入外磁场B中,可以取坐标轴z方向为B的方向。核的角动量在B方向上的投影值 由下式决定
PB = m
(3)
式中m称为磁量子数,可以取 m -3…,-(I -。核磁矩在B方向上的投影值为
m 二 gN
5 2:卩"
(4)
式中\ = 10 JT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
磁矩为"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B中具有的势能为
E - 」B --冷 B ~ Pnm B
任何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则为
E 二 Emi —Em2 =-gN 」N B(0 一口2)
(5)
对氢核而言,自旋量子数1=1,所以磁量子数m只能取两个值,即
1 1
m m ---
2和 2。磁矩在外
场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两个值,如图1中(a)所示,与此相对应的能级如图1中(b)所示
(1)
r=1
(1)
(1)
图1 氢核能级在磁场中的分裂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选择定则,只2有1氢核能级在磁个能中的分间才能发生跃迁,这两个跃迁能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