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5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5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5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语文教案散文部分之五
作者:宋彦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授课要点:
,掌握文章在构思方面的特点。


4、体会雨果超越国家与民族的人类学的气魄与胸襟。
一、雨果及其作品简介
雨果生平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被称为“伟大的雨果”。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1830年,《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浪漫派和古典派之间的决战。该剧的成功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大获全胜。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29岁)年发表《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
·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王蒙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1482年1月6日“愚人节”那天,整个巴黎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在通往司法宫的几条路上的群众尤其多,这里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选举的规则是谁长得最丑陋、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愚人之王”选出,他长得丑陋无比,又是畸形。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像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在他的种种畸形里,却有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态度,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人们给他穿戴上用硬纸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绘有花纹的轿子向格雷弗广场走去。
在热闹的格雷弗广场上,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表演歌舞,靠街头卖艺为生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带着小羊加里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不时赢得人们的掌声和叫好声。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所有围观的人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被眼前灿烂的景象迷住了。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
克罗德·浮罗洛向来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世俗的享乐。但今晚看到翩翩起舞的爱斯梅拉达,却立即为她那无双的姿色所倾倒。他身上潜伏的***欲像一头沉睡多年的野兽突然猛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虽然他懂得若不加以收敛必将陷入极其可怕的深渊,但欲望似乎是无法抗拒的。他分明看到眼前摆着两条路供他选择:或者不惜一切代价占有她;或者置她于死地,以求得自己灵魂的安宁。此时,第一种选择占了上风。
当“愚人之友会”的会员抬着加西莫多来到广场时,一下子成了人们注目的新热点。众愚人挡住蜂拥过来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