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巴黎圣母院.ppt

格式:ppt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巴黎圣母院.ppt

上传人:yunde113 2014/8/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黎圣母院.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读书报告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Cathe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这里为题材的。今天,我将带领大家,领略这部小说的魅力。
维克多·雨果(1802—1885),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心理探究的热爱者,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他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雨果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雨果在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的
角落里发现墙上有几个大写的手写的希腊字母——“ANARKH”,因受雨水的侵蚀,字已经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头里。这几个字母形状奇特,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体
现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名状的符号,尤其是这几个希腊字母所组成的
词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深深地打动了雨果。于是,雨果就以古老的圣母院为线索,挖掘下去,从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举世闻名
的文学巨著。
创作缘由
本书讲述了弗罗洛因喜欢艾丝美拉达而指使敲钟人卡西莫多劫持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因此被判刑,而艾丝美拉达却不记前嫌依然喂他喝水。弗罗洛在艾丝美拉达与弗比斯约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却嫁祸给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救出了她,藏于圣母院,而弗罗洛却又将她交给了官兵。这时,卡西莫多做出了一项令人不解的举动,他杀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弗罗洛。最终,艾丝美拉达死了,死在那个她曾经跳过舞的广场,而卡西莫多,也在这里***了。大约是在一年半或两年后,人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相拥的骷髅,姿势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还残留着几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紧拥着这一具骷髅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头压在肩骨里,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而且发现这具男的不是与女的同一时间死亡,因此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的那个人是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而当人们要将他(她)们的骨骼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灰烬。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爱情小说,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而是作者有力揭示封建社会黑暗的勇敢。以中世纪的巴黎作为背景,围绕三个主要人物——艾丝美拉达,克罗德•弗罗洛,卡西莫多讲述了跌宕的故事,生动地在现了宫廷与教会联合压迫人名群众,人名群众英勇斗争的历史,将封建王朝的专横,凶残以及教会势力的阴险披露得淋漓尽致,更是揭示了禁欲主义下的人性的扭曲。
《巴黎圣母院》
卡西莫多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被命运所背弃的,收养他的弗洛罗从来不把他当人看,就好比自己的奴隶一般。
艾丝美拉达表示独一无二。艾丝美拉达是一名吉普赛女郎,纯洁、美丽、善良,被无情命运女神捉弄,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最后葬身于当时社会的水深火热中。
克罗德•弗罗洛死在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加西莫多的手里,也是对他的一种无情的讽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死在了自己的手中,更是死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手中!
弗比斯是一名骑士,国王弓箭卫队的队长,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是个花花公子。他原本和女友小百合已有婚,然而见到艾丝美拉达后立刻爱上了她。并在解救了她,艾丝美拉达因此对其感恩戴德,爱上了这位救命“恩人”。
吉普赛少女艾丝美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这正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