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教学设计
下冶一中 齐亚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组装及作用。
[教学方法]
这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整节课的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兴趣中进入学习状态,在问题的困惑中引领探究,在观察、比较、 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
[仪器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组装好的定滑轮、动滑轮。
学生分组器材:滑轮2个、细线、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夹子。
[教学流程设计]
热身运动引入新课
由“想想议议”漫画的引入引发学生对滑轮的使用提出猜想:
(1)、小男孩为什么被吊上去了?
(2)、滑轮怎么用呢?这个滑轮的使用省力吗?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漫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滑轮使用的欲望。)
探究:滑轮
3
探究(一):认识滑轮
动手组装和研究滑轮使用,提出初步活动要求:
(1)、只用一个滑轮、细绳、用多种组装方法将两个钩码竖直提高?
(2)、仔细拉动比较观察:使用各种滑轮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之处?
(3)、你认为不同滑轮在使用时可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认识滑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对是否省力、省距离的的猜想提出下一个探究目的。)
探究(二):定、动滑轮的特点:(是否省力、省距离)
(1)、出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a、要探究是否省力需要比较哪两个力?吧、b、用什么器材?怎样组装?c、用什么器材?d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师生共同展示:明确实验方案、编制记录数据的表格。
(3)、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完成实验、展示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编制表格的能力,与其他同学协同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探究(三):了解定、动滑轮的实质
教师提出:定、动滑轮具有上面你探究出的的特点是因为它们都是一个杠杆,请你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吗?
展示课件中“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也是一个杠杆,并分析动滑轮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进一步得出动滑轮的实质。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回顾杠杆的五要素,延后用课件帮学生认清定、动滑轮的实质。)
探究( 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利用两个滑轮组装滑轮组提升重物,分析所组装滑轮组绳子称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