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阿房宫赋》备课资料阿房宫赋.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房宫赋》备课资料阿房宫赋.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9/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房宫赋》备课资料阿房宫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房宫赋?备课资料阿房宫赋
第 3 页
?阿房宫赋?备课资料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杜牧
一、诗歌欣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表达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第 3 页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时杜牧年仅23岁,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面对国家严峻的形势,他主张修明政治,削平藩镇,收复河陇,安定边疆。唐敬宗李湛贪好嬉游,不问国事,广建宫室。杜牧这篇?阿房宫赋?就是借秦王朝统治者统一天下以后日益骄固,不爱其民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劝唐敬宗“节用爱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关于“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与散文的特点。它铺陈描写,夸张渲染,讲究句式的对仗,着重声律的排比,上抗下坠,婉转舒徐,富有建筑美和节奏美。
四、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分析第一节:
第一节,先从阿房宫的建筑规模、楼阁廊檐、桥梁复道等方面描写阿房宫的壮丽,着重对建筑物的描写。
第 4 页
起笔突兀,连用四个“三字句〞,声律急促。“六王毕,四海一〞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历史条件,秦王统一天下,志得意满,追求享乐,于是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蜀山兀,阿房出〞砍尽了蜀山的树木,才建造了阿房宫,可见劳民伤财到何等地步。
转下去,写阿房宫的全景。从面积之大“覆压三百余里〞,写到宫殿之雄伟“隔离天日〞,再写到地域之广——阿房宫从骊山北面建造,曲折向西,直通咸阳,渭水、樊水流进了宫墙,山川都在宫苑之中。
再转下去细写了阿房宫的楼台殿阁。“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用数字写楼台之多之密。“廊腰缦回〞,写出走廊的曲折宛转。“檐牙高啄〞“檐牙〞,指檐木,把檐形幻化鸟嘴,形容屋檐像鸟儿往高处啄食一样。“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写楼台殿阁各按不同的地势建造,又互相照应,有整体感。再要我们转换角度,跳出楼台殿阁群,从远处看,或者干脆凌空俯视,“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又从细缔转为总体把握。阿房宫,除了楼台殿阁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建筑元素,如桥和复道,在写宫室之余补一笔。“长桥卧波〞四句,作者故作疑笔,婉曲的描写桥梁、复道的壮美。用龙和虹,比作桥和复道,贴切形象。“上下冥迷,不知西东〞,表述了神游阿房宫以后的心理感受,神迷心驰很有些恍惚之感。
第 6 页
这一节的结尾,由楼台殿阁之外写到殿内的歌舞。“歌台暖响〞四句,用“春光融融〞四句,用“春光融融〞和“风雨凄凄〞两种相反的感受来形容阿房宫的歌舞,既写出它繁华的一面,又写出繁华背后的隐藏着的凄凉。“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不齐〞,是从上面“暖〞“冷〞两种不同的感受推引出来的,用气候的瞬息变换衬托歌舞的纷繁变幻。
七、分析第二节、第三节开头:
第二节,写宫廷生活的侈糜。先写宫女之多和她们命运的悲惨。
“妃嫔媵嬙……为秦宫人〞,交代了阿房宫宫女的由来,寄托了盛衰兴亡之感。接下去,以宫女梳妆的情景,极写宫女之多。四个“也〞字,用在解释性词组之末,说明后一种情况是前一种情形的原因,幻象与真实自然地统一起来了。转下去写宫女“望幸〞而不得的情景。宫车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杳不知其所之〞,宫人由希望陷入大失望。着意的梳妆打扮,毫无收效。“一肌一容……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写出宫女们失望连着失望,直到终身终世。
第三节开头,这一节先写珍奇之多和秦皇不惜民力,穷奢极侈的生活。和上节写法一样,先交代珍奇的由来。指出这是六国君王经过多少世代、多少年从他们的百姓那里抢掠而来的,“摽掠〞两字一下子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暴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倚叠如山〞的珍奇,秦人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