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9/22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第 3 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部诗歌。
3.品味精妙的语言。
4.学****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法引导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3.识记理解和评价自己最喜爱的名句。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
解决方法:
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第 3 页
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三首诗的欣赏
第二课时 ,后两首词的欣赏
教具学具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
1.朗读比赛。
2.背诵比赛。
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开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就来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
第 5 页
(一)明确目标
1.学****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明快,风格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
(三)教学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著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波。后为人揭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开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
第 5 页
2.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整体感知: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设计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荣,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第 6 页
(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本诗的写作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