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1/9/2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 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 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 “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 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 中所悟出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 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 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 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
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方法目标:学****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
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孩子们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排,每个组员快速
出列观察队形。先站在正面看,再站到侧面看。
2、每组派代表交流观察到的结果,并说说为什么会看 到这样的现象,由此得出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 不同的结论。
3、老师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学的古诗也和观察的角度
有关系,这会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呢 ?齐读课题
、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题的意思。老师简介题壁诗。 作者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会题些什么呢 ?让我们也跟随大诗人 一起去浏览一番,领略其中的滋味。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也可以是全诗。练****后抽读进行指导 ; 师生轮流读 ; 男女生分别读 ; 全班朗读。要 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懂的地方,解决疑难点。
三、启发想象,理解诗意
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一 定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刚才你们和诗人游的是有“匡庐 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还记得另外一个诗人也在 浏览庐山之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 。还 记得吗 ?
(齐背)
2、两个诗人一山一水,写出了不同的意境。李白着重 写的是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苏轼从—— (引导学生说出横、
侧、远、近、高、低 )各个角度写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你想从 哪个角度来欣赏这巍峨挺拔的庐山呢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 角度,师因势出示相关图片 )
3、站在这个角度,你看到的庐山是—— (引导学生进行 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 )播放音乐, 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闭眼想象,用笔画下脑海中呈现的景象,然后再全班交流。 (分别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角度想象。 )
4、师引导理解说出:横向看到的庐山是一座座连绵起 伏的山岭 ;侧面看到的却是高耸的山峰 ;( 横看到的是庐山的 “长”,侧看到的是庐山的“高” 。)无论是从远处眺望、近处 细看,还是从高处俯瞰,低处仰望,庐山都呈现出它变化多 姿的面貌,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产生共鸣,领悟道理。
1、同是庐山,我们却能看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