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1/13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壁、侧、缘”三个字词,注意区分形近字“璧、测、缘”。
2. 学生应用课文注释和图片初步理解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即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乐导入 
 听诗音乐版的<题西林壁>,猜出歌曲的名称,即这节课要教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作者;) 
 (二)知作者解题意
师:《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上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
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
“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请大家用普通话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è   庐:lú   缘:yuán 
3、听录音(朗诵版)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探究诗意 ,领悟道理
师:同学们,苏轼在写庐山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一个道理,现在我们共同探究诗意,领悟其中的道理。
师:(指名读写景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Q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
师:横看是怎么看呢?(古诗的对仗引导是正面看的意思)
 Q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生:“各”字! 
师: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那同学们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吗(生摇头)诗人也不知道,于是,诗人写下了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
师:作者已经从横侧远近高低的角度观赏了庐山,为什么还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试着说这句诗的意思,师强调“缘”意思,用因果关系的两个句式说其意)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练说,指名说。 )
生:因为自己置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师: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 
师:这叫做当„„ 
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也就是:一个是同一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看法,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判断什么人,或看待什么事情,都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多听取他人意见。
(五)诵读巩固,总结全文 
师:这个哲理也就是这首诗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