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二).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二).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9/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随着云南省人口中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偏紧状态将长期存在,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要突破传统束缚,拓展粮食来源渠道、种类、区域等,以下的思考是确保云南粮食安全的策略思路所在。
一、藏粮于田
粮源于田,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最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应在确保云南省8970万亩耕
地“红线”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措施,对农田水、土、气、生等基本生态因子进行系统保护与改善,提高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一)加强粮食耕地保护
严格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1)》提出的明确指标,到2021年,,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8970万亩,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关系,科学推进以土地整理为核心的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耕地质量的整治与建设上,要大力推进以坡耕地“坡改梯”为主体的耕地综合整治,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小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润滇工程”,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通过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增加农业灌溉供水量。二是开展灌区及配套工程建设。以面积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实施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完善水源工程的输配水渠(沟)系,发挥灌区改造整体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提升灌区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实施12个大型灌区和55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到2021年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达到40%,2021年达到45%。三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减少输水损失。加强水费计收,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
(三)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
突出山区、半山区,兼顾坝区,以改造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为重点,以保土保肥保水、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为标准,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与科技措施并举,坝区重点建设完善田间斗、农、毛渠,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改串灌、漫灌为沟灌,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达到能排、能灌、能机耕,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高产稳产农田。力争至2021年累计完成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使全省高稳产农田达到50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达到1亩以上。
二、藏粮于科技
(一)加快实施沃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