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调研 10 城规 2 王文静丁健李思慧王悦袁欣悦李璐 、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与手段,是风景区开展旅游活动、进行风景游赏规划的前提。 08 年,首次开放的奥铃匹克公园,进行服务测试,奥运会期间,每天将有 2万名市民免费参观。按照试运行的计划,公园日接待游客将达到 4500 人左右,其中为了测试人流高峰的服务运行保障, 7月3日当天参观人数将达 万人次的最高峰。预计奥运期间最高日接待人数将达 万人次,市民控制在每日 2万人次,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媒体控制在每日 5000 人次。奥运会后对公众免费开放。景区规划交通地图规划图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游赏项目规划 1.“天境”最适合远眺鸟巢沿着幽静的小路前行,记者来到森林公园的制高点——“天境”。按照设计者的理念,在这里,隔着龙型水系向南远眺,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主场馆尽收眼底, 但由于有雾,记者没能看到“鸟巢”“水立方”。“天境”位于森林公园的“仰山”峰顶,在“天境”上有一块高 米、重达 63 吨的景观石是特意从泰山运至北京的。环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山顶,还有 29 棵苍翠油松寓意第 29 届奥运会。“朝花台”和“夕拾台”分别位于“天境”的东西两侧, 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主湖和奥运中心区景观。森林公园的设计主题定为“通往自然的轴线”, 这条“通往自然的轴线”将人造的城市景观与自然山水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规划前的森林公园大部分的绿化是苗圃,树种单一,无法满足奥运会的景观环境要求。新建的森林公园是在尽最大可能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改造。此外,公园区域内的 12 处文物古迹也全被保留下来。园南区的“主山主湖”是森林公园的标志性工程。主山体以 398 万立方米土方堆砌填筑而成, 与北京西北屏障———燕山山脉遥相呼应,既符合中国园林建造的传统,又与周边大环境相得益彰。主湖区“奥运湖”和景观河道构成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龙”形水系, 122 公顷的水面超过了 1/2 个昆明湖。在中国的神话与传统文化中,龙是最为尊贵与神圣的图腾,总是与水结合在一起。在这条水系中,龙的身体蜿蜒穿越森林公园,张开的龙嘴对着清河,而其尾巴则环绕着国家体育场。以自然密林为主的北部公园将成为生态种源地, 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公园减少设施,限制游人数量,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 2、游客可在湿地中行走 园内最吸引人的是人造湿地。在大片的芦苇、香蒲、球穗莎草、菖蒲和美人蕉的指引下,你就可以找到湿地,沿着小桥在湿地中行走。下桥走 500 米就可以到达水下沉廊,这条廊道修在水下。廊道四周是玻璃扶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欢快畅游的小鱼。 驻足在水下廊道,抬头远眺,西侧就是“叠水花台”,由西往东利用高差,筑台三叠水,伴随着水流的级级跌落,形成具有不同音响效果的小瀑布。在“叠水花台”景观中,还纵横交错着贴近水面的古朴木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