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四运动:一项尚未完成的事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鉴?传?今五四运动(以下也简称五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的严重时刻,五四运动发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时代强音,最为深切地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主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随着这一历程的不断展开和深入,中国逐渐走上一条摆脱西方列强压迫的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因此真正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了广泛而深刻的世界意义。五四运动作为一个伟大的开端,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命运。五四运动作为反抗压迫、民族自立自强的一个象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博大精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运动及其影响构成了一幅现代中国的历史图景和精神图景,它是现代中国的活的历史!。但是,在这一活的历史!的背后或暗处,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时以来,在思想史、历史学、文学等诸多的研究领域, 反思五四!、重评五四!的思潮悄然兴起,并达到高峰;直到90周年之际,还有不少人和出版物把五四运动看作一个仍被争议的话题!。这种反思!或重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五四!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遗产的处理;第二, 五四!对中西关系、特别是中西文化关系的处理;第三, 五四!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取舍。从问题的展开来看,这些反思!或重评!并非历史的凭吊,而是出于现实的激情;除了学术理念!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不同之外,更深层次上隐含着的是政治诉求的歧异,并因此成为五四!时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延续。历史再一次打破了纯学术!的梦幻,同时把如何认识中国、如何选择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认真清理近年来围绕五四!评价的思想分歧,对于继承五四!传统、发扬五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重评五四!思潮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所谓恢复五四!真相的问题。有一种强烈的意见认为, 过去那种以某种观念(实际指的是某种政治观念或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研究,遮蔽了历史,使人无法认识五四运动的原貌,以至于这个在我们的记忆中概念大于真相的历史事件,越发显得扑朔迷离,陷入重重迷雾之中!。因此,这种意见主张, 特别需要一种越过概念和观念,从现象出发、从事实出发的历史叙事!,需要知道它在当时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五四! 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够回到历史的现场!。靠什么才能回到历史的现场呢?依靠历史? 9 ?档案。尽管他们也知道, 不能说有了历史档案就能够回到历史现场!,而且也不能保证,历史档案中所记载的全部是历史的真相。有许多东西在第一时间由当事人叙述时,就已经被遮掩,被歪曲, 被偷梁换柱、改头换面,被重新剪接过了!。但是,他们坚信, 这并不影响档案记载的真实性##这里所谓?真实性%,是指这些档案文献确实是当时留存下来的,即使已经被遮掩,被歪曲,被偷梁换柱、改头换面,被重新剪接过,也并不减少它的历史价值,因为叙述的同时,把立场、态度、心理活动,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也都毫无遗漏地记录在案了!。其实,这种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并不是新发现,一些美国学者早就这么做了。1969年春天,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就五四运动50周年搞过一次聚会,会议论文以&五四运动的反省?为题结集出版。本杰明?史华慈在该书的导言!中就提出过这种主张:他在对五四!对现代中国的重要性???被视为全部现代中国历史的中枢!表示奇怪!的同时,还提示了中国大陆的马列主义观念对于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存在着的影响!。微拉?施瓦支在&重评五四运动:在民族主义和启蒙运动之间?中认为, 目的论曾一再地歪曲五四的历史!(&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 第71页),并坚信, 现在是超越这种为了不同目的而描述历史的时候了!(同上,第71页)。在美国学者的心目中,五四运动是什么样的呢?施瓦支说: 重新估价五四运动的历史##人们正在对文化启蒙尚未完成的遗产提出新的问题,而在这方面,以前只允许人们探究政治革命的历史。简言之,五四运动第一次成为一个历史事件。它被放回到过去当中,被允许在不必涉及某些更伟大、更磅礴、更壮丽的事件的条件下暂时停留在过去。五四运动也许最终会还原其本来面目,即它是一小群试图唤醒自己的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断断续续的、含混的运动。!(同上,第73页)而把五四运动的神秘外衣剥去,承认它是一小群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运动,就有使之成为一个的确微不足道的事件的危险。用约瑟夫?列文森的话来说,失去神秘色彩的五四运动,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历史事件,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