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1/9/2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
第 3 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
  本次磨课课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上下?。初看教材,感觉内容比拟简单,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根底,教学应该相对轻松。但是通过不断地解读教材、上课议课、修改教案,发现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教师要想讲清楚,使学生真明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经历屡次备课,反复磨课,使我意识到上好一节课的根底就在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充分解读和了解。
一、对教材的解读使教师明白教什么
从外表来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不教,学生也会。其实深入解读教材,发现简单的外表下面蕴含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最初的教材解读中,我们对教材的解读有以下几点:
1、?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根据学生日常积累的经验来看,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容易被无视。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新授环节,设计让学生用“上下〞说物体的位置,并关注学生用不同参照物说2个物体的位置及理解3个物体时“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第 3 页
我自认为对教材的解读已经够全面、深入了。但是通过第一轮的磨课,老师的指点,发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中缺少让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位置〞的理解。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想当然〞,必须塌下身子仔细研究、反复琢磨。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明白教什么,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呈现一个饱满、有效率的数学课堂。
二、对学生解读使教师清楚怎样教
在对教材分析、解读的根底上,我对新授局部设计了4个环节,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为了表达问题设计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