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夜书所见赏析.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书所见赏析.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7/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书所见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择一种加以分析。(2)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分析。这是我校五月份高三一模拟试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赋分 10 分,每小题 5 分。从两个方面设题,( 1 )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2 )题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体会。两个小题都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在限制中有开放,只要学生就其感受较深的一点来谈,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合情合理即可。鼓励个性化、创造性的鉴赏,命题不给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这种题型设计非常吻合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中有关诗歌鉴赏的精神,有利于真实地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水平。高考命题有一种趋势, 诗歌鉴赏鼓励多向思维,倡导个性体验,嘉许创造性的见解,师生备考时,多找一些这样典型的试题来训练思维,这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整理一下我校学生的分析答案,扼要分述如下,以飨读者。(1 )题: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 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 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2 )题: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 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 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