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意识培训
1
2
公司为谁而存在
3
§ ISO 9000:产品与服务的过程
§任何作业的核心乃是品质
§ 广义的产品质量=(性能+寿命+外观+安全性+可靠性+价格+交货期+服务)
质量是什么?
4
质量概念的演进
你理解的质量/品质
符合性与适用性
狭义质量与广义质量
ISO9000:2000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机械/物理/化学的
功能的
感官的
行为的
时间的
。。。。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可用定语修饰:顾客要求/质量管理要求/产品要求/服务要求/工艺要求等
产品
过程人
体系
质量的四种特性
质量的经济性: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质量的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质量的相对性: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6
质量管理发展轨迹
现代质量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点、线、面、体、网”的发展轨迹:
点:质量检验阶段
线:SPC—向前端的迁伸与发展
面:TQC/CWQC—向所有职能领域的扩展
体:TQM—大质量的系统化管理
网:面向利益相关方的质量链/价值链
股东
供应商 员工 顾客
社会
7
质量管理发展轨迹
7
统计质量
控制阶段
20世紀40 – 50 年代
关注制程控制预防&统计的检验理论
休哈特: Shewhart/统计过程控制SPC
道奇: Doge抽样检验方法MIL-STD 105E
全面质量
管理阶段
20 世纪60年代开始
通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費根堡姆1961年提出的TQC(全面质量管理)
日本提出的CWQC(全公司质量管理)
1987年ISO9000质量管理系統標准的颁布
7
质量检验
阶段
二次大战时期
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业员自检→班组长检查→检验员检查
泰勒:F . W . Taylor科学管理理论
质量观念的发展
8
9
质量大师眼中的质量
戴明 Deming(品质之父)
朱兰. Juran(美国质量大师)
石川馨 Kaoru Ishikawa
(日本质量大师)
一种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最有效用且有买主的产品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即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来源,客户满意才是
10
质量大师眼中的质量
費根堡姆
Arnold Feigenbaum(全面品质管理之父)
田口玄一
Genichi Taguchi
(田口实验设计)
克劳斯比Philip B. Crosby
(零缺陷之父)
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
产品的质量乃是自交货之后对于社会产生最小的损失
质量就是合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