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内容
IPC结构组成
IPC总线结构
IPC功能特点
IPC产品简介
PLC结构组成
PLC编程语言
PLC工作过程
PLC功能特点
PLC产品简介
思考题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IPC结构组成
主要知识点
硬件组成
软件组成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硬件组成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软件组成
1.系统软件-用来管理IPC的资源,并以简便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包括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等,其中操作 系统是系统软件最基本的部分,如MS-DOS和Windows系统软件。
-技术人员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辅助软件,包括汇编语言、高级 语言、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诊断程序等,借以提 高软件生产效率,改善软件产品质量。
3.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人员针对某个生产过程现时编制的控制和管理程序, 往往涉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它包括过程输入程序、过程控 制程序、过程输出程序、人一机接口程序、打印显示程序和控 制程序等。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IPC总线结构
主要知识点
内部总线
外部总线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内部总线
内部总线--指IPC内部各个功能模板之间的信息通路,它是构成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内部信息枢纽,也称系统总线。
分类-按功能分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电源总线PB
结构形式--一块置于机箱内的无源底板上的多组并列插槽,各插 槽上的同号引脚是电气相连的,从而完成插入槽内的 各功能模板之间的信息传送。
常用总线--工控领域应用最广的两种总线是STD总线和PC总线。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发展--STD总线是美国PRO-LOG公司1978年推出的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标准 系统总线,STD是Standard的缩写。
1987年,STD总线被国际标准化会议定名为IEEE961。随着32位微处理 器的出现,通过采用附加金手指或系统总统与局部总线转换等技术, 1989年美国的EAITECH公司又开发出对32位微处理器兼容的STD32总线。
结构--全部56根引脚线都有确切的定义。STD总线定义了一个8位微处理器总线 标准,其中有8根数据线、16根地址线、22根控制线和10根电源线,可 以兼容各种通用的8位微处理器,如8080、8085、6800、Z80、NSC800 等。通过采用周期窃取和总线复用技术,还可以定义16根数据线、24根 地址线,使STD总线升级为8位/16位微处理器兼容总线,可以容纳16位 微处理器,如8086、68000、80286、80386等。
1. STD总线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PC总线--IBM PC总线的简称,PC总线因IBM PC及其兼容机的 广泛普及而成为全世界用户承认的一种事实上的标 准。
PC总线结构--IBM PC总线共有62根引脚线,其CPU是Intel公 司准16位的8088或16位的8086,随着CPU的更新
换代,PC总线也随之扩充,诸如支持80286CPU
的ISA总线、支持80486和奔腾系列的PCI、VESA
总线等。
PC总线优点--兼顾了STD总线IPC的抗干扰性能,又与PC机及 其不断升级的硬软件资源完全兼容
2.PC总线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
外部总线
外部总线是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远程终端之间、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以及测量仪器仪表之间的信息通路,常称为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的,可分别称为并行通信总线和串行通信总线。详见第10章。
第11章IPC和PLC本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