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风险社会”视角下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相关问题探析.pdf

格式:pdf   大小:1,227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险社会”视角下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相关问题探析.pdf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1/9/25 文件大小:1.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险社会”视角下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相关问题探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代码: 10276
学 号: 133100004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论文题目: “风险社会”视角下
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相关问题探析
姓 名 朱奕懿
学 科、专 业 法律硕士(在职)
研 究 方 向 刑法学
指 导 教 师 沈 亮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2017 年 10 月 15 日
1
“风险社会”视角下
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相关问题探析
(摘要)
专 业:法律硕士(在职)
研究方向:刑法学
作者姓名:朱奕懿
指导教师:沈 亮 教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风险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的不
安全感也与日俱增。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处在转型期的我国也不可避免的显现
出一些“风险社会”的特征,让人们不得不多方探寻预测、控制、化解风险的路
径,要求刑法作出积极应对以规制风险的呼声也水涨船高。我国刑法已经在某些
领域彰显出风险预防与控制的意味,“醉驾入刑”就是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显
示出立法者控制交通风险的意图和打击醉酒驾车行为的决心。
然而是否真的有必要动用刑法来规制醉酒驾车行为?“醉驾入刑”是否产生
了立法者和民众预期的效果?该罪在实践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境?本文拟在
“风险社会”的视角下逐一进行探析。
本文包括导言和结语在内,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导言部分以“醉驾入刑”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对于
醉酒驾车行为是否应当一律入罪进行打击的不同表态引入话题,阐释醉驾型危险
驾驶犯罪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章首先以“醉驾入刑”后上海市 S 区 2438 件案件的实证分析为切入点,
考察“醉驾入刑”的立法效果,得出结论:“醉驾入刑”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
作用,但教育改造功能尚未完全体现,在司法适用中也产生了一些难题。然后以
“风险社会”为视角对“醉驾入刑”的必要性作理性的再审视。
第二章从醉酒驾车行为是否应当一律入刑的刑法争议入手,从刑法立法原
1
意、与行政法的衔接等方面对“不必一律入刑”观点进行了剖析、质疑。然后着
重对“但书”条款进行论证,得出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不应适用“但书”条款去
罪的结论,同时指出“一律入刑”并不意味着一律起诉或者一律判刑。
第三章从司法实践出发,从道路、机动车、醉酒标准、共同犯罪等方面厘清
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难点。然后在明确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的
基础上,以“隔夜酒”为例阐释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主观故意的成立。最后对实
践中较难把握的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的自首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四章首先提出从违法阻却事由、主观方面以及机动车范围这三个角度为醉
驾型危险驾驶罪寻求出罪路径,以将其限缩在合理范围内。然后从量刑标准的细
化、缓刑的合理适用提出完善建议。最后提出了完善社区矫正以及前科记录封存
的设想,以帮助醉驾犯罪分子尽快回归社会。
结语部分再次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我国并未完全进入“风险社会”,是否有
必要动用刑法这一最后的保障手段存疑,而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刑法更应
坚守自己的阵地,对于醉酒驾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