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分苹果7.doc

格式:doc   大小:29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苹果7.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9/26 文件大小:2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苹果7.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 有余数的除法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者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某物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共3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1课时
第1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材第1~3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物体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小棒
一、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表(1)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3
4
5
6
指导操作。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分别能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2)
每人分几支
2
3
5
4
6
分给几人
5
3
2
2
1
还剩几支
0
1
0
2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