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师领进门》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越来越偏向于将语文应试化、机械化,只知道语文有字词句段,只讲语文的方法和作用,忘记了语文的诗情画意、忘记了语文的深沉底蕴,忘记了语文也有文学艺术。读罢《老师领进门》这一课,自己也受益匪浅,深深感到课文中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感悟使情感真正地在孩子的心中流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2、理解识记重点字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能说出田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出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的。
4、摘录描写“我”听课文入神的词句和尊敬老师的词句。
教学重点: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同学们,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经常用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红烛、默默耕耘的花园园丁。自古以来,老师就一直被人们所赞美,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词或名人名言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感受他如沐春风般的语言、体会他如临春雨般的课堂。
2、介绍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刘绍棠,是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中秋节》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春草》、《狼烟》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等四十余部。
引出田老师
作者后来成为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读完文章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如:在“我”心中田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循循善诱、文笔口才很好、有丰富想象力的好老师。)
今天我们就去听一堂田老师的课,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吧!
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更多的是?
(学生:尊敬、感激)
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那为什么他会如此感激田老师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3、你觉得为什么田老师会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学的种子呢?田老师的课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每讲一课,都会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4、文章举了一个田老师讲故事的例子,是这首小诗。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①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②这样一首简单的小诗,田老师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③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你能找出来这些儿化音吗?试着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