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组员:甘玉平、章小兰、张桂
张益兰、刘谊
金银花的开发利用现状
1
编辑课件
一、金银花的形态特征
二、金银花的生活环境
三、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四、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分析
五、金银花的生态效益分析
六、提高经济价值的方法
七、繁殖技术
八、栽培管理
九、参考文献
2
编辑课件
一、金银花的形态特征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忍冬。其藤长可达8— 9 米,茎中空。
叶
单叶对生,全缘,卵形,纸质,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刻,长3-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
3
编辑课件
花
花成对生于叶腋,有总花梗,苞片叶状,花冠唇形,上唇4 裂直立,下唇反转;花初开时白色,后逐渐变成金黄色,花期在同一条藤蔓上的不同花龄的花朵黄白相映,由此得名“金银花”,花期5 — 7 月。
种子
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果期8 — 10 月,每果内有种子4 — 7 枚,种子千粒重为3 — 5 克。
4
编辑课件
5
编辑课件
二、金银花的生活环境
金银花抗寒性和耐热性都较强,喜光,也能耐荫,抗旱性极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或偏碱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因此,它在我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布,故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在乌江流域金银花主要分布在秀山、酉阳、黔江、南川、石柱、彭水、丰都、涪陵、武隆等地,其中酉阳是全国金银花三大主产县之一。它通常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海拔最高达1500米,也常栽培。
6
编辑课件
三、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一)活性成分提取
(二)药用
(三)保健价值
(四)绿化、盆景利用
(五)深加工价值
(六)添加剂利用
(七)旅游观光价值
(八)枝叶的开发利用
(九)水土保持
(十)其他用途
7
编辑课件
(一)活性成分提取
传统的金银花露只含有挥发性成分,而有解毒、抗菌消炎的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则残留在母液中,改进工艺将母液经醇处理除去杂质,回收乙醇后与蒸馏液合并,所得的金银花水剂既有原特色,又增加了抗菌消炎成分,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8
编辑课件
(二)药用
我国药用金银花,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南朝齐梁时期《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述:“治寒势身肿,久服轻身长年延寿”。古代名医陶弘景谓之“……,煮叶酿酒饮,补虚疗风。此既长年益寿,可常采服”。历代医家都把金银花作为重点的清热解毒药物使用。现代医药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及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菌等都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和炎症有一定疗效。金银花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并对加强机体防御机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9
编辑课件
(三)保健价值
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开始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暑、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对辅助治疗糖尿病、眼科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均有显著疗效。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品。
(四)绿化、盆景利用
金银花是多年生常绿藤本灌木,可以将其修剪造型,用作绿化,比普通的绿化苗木多了份药用价值,既有绿化环境的作用,又可以将其造型,制作成各类造型的金银花盆景,针对城市的家庭用户,家有一盆金银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可提供一家人的茶饮用。
10
编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