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annimy 2021/9/2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2009—07—13 19:34:5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工作感想
1。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保证公司员工档案科学、完整管理,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特建立此制度。
1。2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在职员工的档案
1。3   权责单位
(1) 办公室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员工档案管理办法内容
   公司为每位员工建立公司员工档案,记录员工在应聘及入职后的个人基本情况及考核、奖惩、职位、薪资变动情况,以下资料纳入公司人事档案范围内:
(1) 个人简历
(2) 《应聘人员登记表》或《员工登记表》
(3) 身份证复印件
(4)学历证书复印件                             
(5) 驾驶证复印件
(6) 劳动合同(详见附件一)或用工协议(详见附件二)
(7) 《员工转正考核表》
(8) 《申请薪资调整表》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9) 《调令单》
(10) 奖惩记录
(11) 与公司签订的其它合同、协议,如保密协议(详见附件三)、廉政协议(详见附件四)
(12) 《离职申请单》
(13) 《离职人员结算单》
(14) 其它有必要纳入档案的资料
注意:培训档案单独管理,不纳入员工档案范围内.
2。2   档案建立、维护及销毁
(1)人事专员负责员工档案的建立及维护工作,自员工入职第一天起为员工建立档案,员工入职后转正、岗位变动、薪酬调整等资料在调整后的一周内放入员工档案;
(2) 员工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将员工档案按工号统一管理,以便查询;
(3) 辞职、辞退员工的档案从在职人员档案中提出,单独保管2年后销毁。
2。3   档案查询权限
员工档案涉及员工个人及家庭信息等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随意翻阅、泄露员工档案内容,办公室主任因工作需要可以查阅员工档案,本部门经理因工作需要可以查询本部门员工档案,其他人因工作需要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查询员工档案。
3.本管理办法所指的员工档案指员工进入本公司后的档案,不含员工进公司前的人事档案.
4。附件
附件一:《劳动合同》
全   日   制   劳   动  合  同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居民身份证号码:                          
文化程度:          住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同意订立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  劳动合同类型及期限
一、劳动合同类型及期限按下列第       项确定。
1、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无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法定的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终止.
二、本合同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二条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及要求
乙方从事                  工作,工作地点在                                   .
乙方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                                                      。根据甲方工作需要,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地点。
第三条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作时间按下列第      项确定:
1、实行标准工时制。
2、实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的不定时工作制.
3、:按      结算.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