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会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能力。所以, 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关注生活,感受发现数学问题;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探究,提高发展数学能力;应用创造,发挥数学应用价值,展示数学神奇魅力。一、创设数学情境,感受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 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体验, 创设数学学****的情境, 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感受发现数学问题。如一年级小朋友上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我们的校园》, 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 看一看学校有几个大花坛, 几块草坪,几棵树,几幢教学楼??在观察中,学生通过数一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有序思考,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初步感知 10 以内的数。这样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 感受数学的存在, 学生学****数学如身临其境, 自然产生亲切感, 不但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而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领会, 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二、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说的是教学活动中不能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呈现传授,而应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梳理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它既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也依靠平时积累。 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的形成。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有的知识讲得越多, 学生越不明白, 而应让学生自悟自得, 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如: 一位教师是这样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概念的:先让学生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 1 毫米,这个 1 毫米就是尺子上的一小格, 可以在尺子的任何地方的一小格, 初步建立这样的一小格就是 1 毫米。接着教师用尺子量出 1 分硬币厚是 1 毫米, 让学生用手指捏住 1 分硬币感知它的厚度, 再抽出硬币, 告知这俩手指间的距离就是 1 毫米, 然后反复多次捏住硬币—-抽出硬币让学生体验 1 毫米的长度, 再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有的说很细, 有的说很薄, 有的说很浅。最后找一找生活中 1 毫米的物体, 有的找出电话磁卡厚 1 毫米, 有的说光盘厚 1 毫米, 有的说 3 张***牌厚是 1 毫米。这样通过指一指、捏一捏、说一说、找一找使学生建立了 1 毫米的概念。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 又能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2 、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数学。建构主义认为,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