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传统上认为所谓的 A是指除了切磨和抛光外,没有对翡翠进行外观(颜色、净度等等) 、耐久性、或者可用性进行人为改变的品种。而 B 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注入有机物质以便弥补因酸而破坏的结构及坚固度的翡翠。目前翡翠 A的范畴是: 1 、除了切磨抛光外,没有经过任何人为处理的翡翠,其中包括为了抛光而必须煮蜡的翡翠。 2 经过加热使得一些富铁质变红的翡翠。 3 、经过酸洗,但没有注胶的翡翠,这个酸洗往往是弱酸,如草酸或者杨梅酸,不会对翡翠结构造成破坏。而B的范畴是:1、经过酸洗且注胶的翡翠。2经过酸洗、大量注蜡的翡翠。本文将在这个范畴下进行讨论。我们先看翡翠 B 的处理过程: 第一步,选料。料第一要求是颗粒感明显,否则强酸难以入侵,第二要求当然是料档次要低,一定是做 B前价值远远低于 B的料,一般是脏为突出特点。第二步,开片。片的厚度最厚也不能厚过镯子条子的厚度,因为大于 1厘米的话, 酸往往难以浸透,耗时就等于增加成本!! 第三步,强酸清洗。一般用浓硝酸或者浓盐酸,因为这两种酸的挥发性及盐类容易冲洗。必要的时候是加热进行的。第四步,强碱中和。其作用不言而喻。第五步,进一步中和清洗。一般用弱酸弱碱进行,最后用清水冲洗。第六步,晾干。如果想做福禄寿,或者迷惑性的黄色,或者干脆就是 B+C 的话, 把相应的染料点在相应位置上,这一步的产品就如同粉笔似的,所以对染料吸着性很好,我们把粉笔放在墨水中难道吸着性不好? 第七步,对干料抽真空并准备注胶。第八步,将加热融化的胶放到装有干料的真空泵里,缓慢减除负高压,胶就被大气压压到干料里了。第九步,冷却原料,雕琢加工。下图是第六步的产品页眉... 页脚. 有时候用弱酸去去苍蝇屎、狗屎色,提高一下翡翠的净度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这时翡翠饰品的内部结构无实质性的改变: 从上图我们注意到,左边图片净度大幅度提高,但有颜色的部位仍然有些黄色物页眉... 页脚. 质残余。可以说左边的样品整体结构并没有被破坏,这种改变完全可以用改善一词(enhancement) 来描述。而经过硝酸、磷酸、双氧水、 NaOH 、高分子聚合物处理过的翡翠,其结构上的变化完全可以用一个活人和一个被烧焦炭化的人来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应该想象一下, B货华丽外表下其前身的样子。下图显示的片分别是同一块料,左边是分割前的样子,中间一块做了酸洗还没有加胶,右边一块加了胶了: 页眉... 页脚. 好了,看看前后对比,真是现代化妆术——冬瓜变美女:而没有经过酸洗的, 那么可以肯定是 A 货的东西,即便是颜色上飘兰花,但普遍的问题是常常见到在某个区域有些黄色的东西,黄色的东西一般是铁质的或者是锰质的,这些东西最容易溶于酸: 页眉... 页脚. 下面这两张图是没有经过酸洗的翡翠比较极端的例子: 页眉... 页脚. 页眉... 页脚. 看下面这个镯子,是经过看上去干干净净,结构也不错,白薯地,即便是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也没有能够发现异常( 由于做 B 都是片料做的,所以,如果是 B的话,镯子的任何一个点用红外做出来都是 B) ,但放大镜下看了一圈,发现了局部的问题。圆圆的东西是气泡,这个再进一步对气泡部位做红外,发现是蜡。但蜡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定注蜡处理了(依据国家标准),而商业上应该归到 B里了!!! 这个也一样。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镯子还是表现出了 B货常见的色根扩散的现象,也就是说色与地子过渡不明显了! 页眉... 页脚. 这个指环我们注意颜色有明显分界线,我在以前的帖子里面曾经谈论过 A翠对光的反射强烈往往有这种明显的明暗调子分界线。在这里要说的,分界线以下偏蓝,是因为大家看背景色,带点蓝调子,所以这种受背景影响的颜色几乎没有鉴定意义。我们要关注的是上部的颜色,也就是翡翠的原色,冷眼一看,颜色鲜艳,但仔细端详,却明显带有黄色,也就是属于黄杨绿,或者葱心绿,如果透光观察,这种现象更明显。第二个证据,就是这个指环冷眼看是满绿的,但是,仔细看,却有好多白渣子,这些白渣子的存在是 A的证据,如果做了B翡翠的颜色将扩散,这样小范围的白渣子将消失! 页眉... 页脚. 对于这个手镯的鉴定,上面二条同样适用: 页眉... 页脚. 这下面两个准确地说是 B+C 的,至少紫色部分是染色的,前面染色原理过程已经说了,这里不赘述。 A的紫色往往是豆地的,即便不是豆地,颜色往往不够均匀,除非是化地的紫罗兰或者是玻璃种的紫罗兰。显然这两个镯子都不是化地或者玻璃种看绿色部分,犹如中国画的手法,从浓到淡从有到无,过渡得几乎让人看不出从哪里开始有颜色!这个就是 B的色根扩散,或者有人叫颜色发飘了,这是因为 B 里的胶把隔阻颜色的裂隙充填了,光线很容易在翡翠颗粒之间相互传递而少了裂隙面的反射了!!! 我们还注意到第一只镯子有黑色部位。要知道,翡翠的黑往往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