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被误解的杨振宁署名完全符合学术规范
QQ公众号:天文物理、微信公众号:博科园、今日头条号:博科园、 腾讯新闻客户端:博科园、(每个平台由博科园科学联盟不同编辑负责、所以内容各有差异和精彩哦)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欢迎向 博科园 分享你的佳作…具体见文末国人对杨振宁“有看法”,起源于杨振宁与李政道之争。作为携手捧起诺贝尔奖桂冠的首两位中国人(1957年获奖时两位均为中国国籍),杨振宁与李政道本是学术上的好搭档,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因为诺奖争功的问题,两人最终闹翻。直到新世纪以来,均已至八十高龄的两位昔日伙伴仍为这件事不时闹出风波。这一幕,无疑是崇尚“和为贵”的中国民众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桩学术公案于是成为聚讼不已的一大话题,很多中国人非常关心两人闹翻的责任到底在谁。从可靠的事件顺序梳理来看,是李政道首先宣布“宇称不守恒”发现的主导权归他,杨振宁才对此做出反驳。并且考察文献可知,李政道在70年代和2004年对“宇称不守恒”发现过程的论述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从各种证据来看,并不支持李政道的说法。
另外,李政道还披露,两人合作的第一篇论文,本是他的贡献较多,且当时的习惯是署名按字母排序他应在杨之前,但杨振宁却表示自己年纪比李大,所以要求署名在前,这也是“抢功劳”。但据科学史家研究,李政道提出的“署名习惯”也并不存在,杨振宁的署名完全符合学术规范。
在物理学界,按照惯例,在发表论文时,署名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李政道这样让自己成为第一作者: TD Lee, R Christian. Phys. Rev. 94, 1760–1767 (1954) TD Lee, K Huang, CN Yang. Phys. Rev. 106, 1135–1145 (1957)
TD Lee, J Steinberger, G Feinberg, PK Kabir, CN Yang. Phys. Rev. 106, 1367–1369 (1957)
倒是杨振宁遵循“惯例”把自己名字放在最后。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1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45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9, 1755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2, 1419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165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406 (1959)hys. Rev. 119, 1410 (1960) TD Lee, CN Yang.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