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实用文档.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 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本文语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会用“先〔 〕再〔 〕接着〔 〕最后〔 〕〞的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
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贴图
.
实用文档.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课题
1. 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 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 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先后顺序看看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对吗?
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看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 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快乐吗?指名说。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看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看到了〔 〕非常快乐。随学生说出故事中的“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 .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快乐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快乐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 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看见玉米、 桃子、西瓜 、兔子,非常快乐,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