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实用文档.
第四节 比照鉴赏
第一局部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21年高考题
〔10年天津卷〕
,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那么直接说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土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衬托。用早春清新之景衬托食人别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衬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衬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答复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
实用文档.
2021年高考题
〔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气氛,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
实用文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说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拟;〔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照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2021年高考题
1.〔08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