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第一页,共27页
第1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第二页,共27页
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你知道吗?
对捕风捉影的文字狱,你知道多少?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狱。明朝时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
第三页,共27页
,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一进士写
文化专制
严酷荒唐的
文字狱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第四页,共27页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文字狱的兴起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第五页,共27页
“胡中藻”案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前,是何肺腑?”结果,臣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无从申辩,谁能还我清白?
清朝文字狱事例
第六页,共27页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将尸体砍碎。李令晰为《明史》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 多人。
明史案
第七页,共27页
维 止
、
一
一
维
止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查嗣庭案
第八页,共27页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另一方面,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控制人们的 ,打击异端,强化 的权威。
思想
皇帝
第九页,共27页
文字狱后的社会……?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第十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