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详解
 
   
 
 
 
 
 
 
 
     
 
 
 
 
 
(重定向自大湄公河次区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GMS)
官方网站网址:-/
目录
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介
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
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构组成
5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发战略
6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介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指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推动下,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共同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GMS)机制。,。其宗旨是加强次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湄公河开发三个国际合作机制中起步较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机制。自1992年迄今,,,已经在运输和能源领域完成了9个项目。9年多来,亚洲开发银行还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项目提供了32个、累计25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亚行除向湄公河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外,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和担保作用,呼吁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私人投资者为这些备选项目提供融资。湄公河沿岸各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项目。目前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点是加强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关贸易投资政策等软环境建设。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先后在柬埔寨金边、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举行过三次领导人会议。在前两次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次区域发展十年战略框架》。在2008年3月举行的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六国领导人签署了《领导人宣言》,并核准了《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
该合作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部长级会议,自1992年起每年一次,至今已举行过10次。其二是司局级高官会议和各领域的论坛(交通、能源、电讯)和工作组会议(环境、旅游、贸易与投资),每年分别举行会议,并向部长级会议报告。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
大湄公河次区域涉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