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7
文档名称:

植物保护.ppt

格式:ppt   大小:2,918KB   页数:1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物保护.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7 文件大小:2.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物保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植物保护课件课件
第一页,共147页
单元四 作物主要病害
第二页,共147页
时间安排:
作物主要病害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第三页,共147页
一)水稻主要病害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第四页,共147页
(一) 稻 瘟 病
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此病在四川各稻区都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尤其是盆周山地常年发生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稻区一般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4-5成,甚至颗粒无收。
1.症状 根据危害部位和生育期,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叶节瘟、节稻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1)苗稻瘟 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在靠近土面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在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2)叶稻瘟 三叶期后的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均可发生,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然后扩大,随水稻抗病性及气候条件不同而形成几种类型的病斑,常见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第五页,共147页
①慢性型 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呈梭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叫中毒部,内层为褐色叫坏死部,中央灰白色为崩坏部,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条(坏死线)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可产生灰绿色霉层。
②急性型 多为椭圆形,鸟眼状,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氮肥施用过多或感病品种的稻株上,病斑发生很快,危害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当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
③褐点型 病斑成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无霉状物,常发生于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
④白点型 病斑多数近圆形,呈白色,病部不产生孢子,若温湿度适宜时,可转变成急性病斑。
第六页,共147页
第七页,共147页
(3)节稻瘟 多发生于穗颈以下1、2节上,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节干缩凹陷,茎节易折断,潮湿时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第八页,共147页
(4)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部初见褐色,最后呈黑褐色,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与螟害极相似。病害严重时,易从感病穗节处折断倒吊,故叫吊颈瘟。发病轻的成秕谷,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第九页,共147页
(5)谷粒瘟 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病斑一般为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护颖最易感病,其发病情况基本代替谷粒发病情况。
第十页,共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