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锅外水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3,232KB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锅外水处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9 文件大小:3.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锅外水处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章锅外水处理
第一页,共73页
锅外水处理工艺
后阶段处理分为软化和除盐两种工艺
软化是将水中高价的金属离子(如Ca2+、Mg2+)去掉,让硬水变为软水。
而除盐则是将水中所有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全部除去的工艺。通过采用离子交换,将水中各种阳离子交换成H+,各种阴离子交换成OH-,然后中和成为水。
锅外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和后阶段处理两部分组成
经沉淀和过滤处理除去水中悬浮物、胶体杂质和有机物的工艺过程称为水的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处理到满足补给水水质的要求,称为后阶段处理
第二页,共73页
离子交换树脂
水在进行混凝—石灰软化和过滤处理后,已除去悬浮物和胶态杂质,硬度和碱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作为锅炉补给水,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深度处理。目前电厂普遍采用的离子交换处理可以制得纯度很高的水。
离子交换处理分软化和除盐两部分。软化:除去水中残留的硬度;适于低压锅炉。除盐:除去全部可溶性盐类(阴阳离子);适于中高压以上锅炉。
第三页,共73页
水的离子交换软化和除碱
如果经预处理后的清水,仅仅需要除去Ca2+、Mg2+(即软化),可以采用钠离子交换法。如果不仅要求除去Ca2+、Mg2+,还要求除去碱度,则采用氢—钠离子交换法。
钠离子交换法
钠离子交换过程如下式表示:
钠离子交换剂层中离子分布示意见图3-8。
水通过一个钠离子交换器叫一级钠离子交换,出水残留硬度可满足低压锅炉要求,如果要求进一步降低残留硬度,可采用二级钠离子交换,即将两个钠离子交换器串联。
第四页,共73页
图3-8 钠离子交换剂层中离子分布示意
第五页,共73页
氢—钠离子交换法
为了弥补钠离子交换不能除碱的缺点,可以在出水中加酸,如加H2SO4。

生成的CO2由除碳器除去,但这种方法却增加了水的含盐量。因此火电厂中更多地采用氢—钠离子交换的方法。
(1)氢—钠离子交换原理
当采用强酸性H离子交换树脂时,交换过程为: Ca (HCO3)2 Ca 2H2CO3
2RH+Mg Cl2 R2 Mg + 2HCl
Na2 SO4 Na2 H2SO4
第六页,共73页
因此,H型交换器产生了强酸,并且强酸酸度与进水中强酸阴离子的量相当。
氢离子交换剂层中离子分布示意见图3-9。
如果我们利用H型交换器出水的强酸中和Na型交换器出水的碱度,生成的CO2用除碳器除去,这样就达到软化和除碱的目的。
氢—钠离子交换系统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2)并联H-Na离子交换系统
如图3-10,该系统进水分别入H型交换器的强酸性出水中和Na型交换器出水的碱度。
第七页,共73页
图3-10 氢离子交换剂层中离子分布示意
第八页,共73页
图3-11 并联H-Na离子交换系统
第九页,共73页
图3-11 串联H-Na离子交换系统
(3)串联H-Na离子交换系统
如图3-11,该系统用H型交换器的出水,中和另一部分原水的碱度,然后进入除碳器除去CO2,最后用泵打入Na型交换器。
除碳器置于Na型交换器之前,是为防止CO2进入Na型交换器,重新生成NaHCO3。
与并联系统相同的是,串联系统也必须调整进入H型交换器的水量,维持中和后出水一定的残留碱度。
使用弱碱性树脂的H-Na离子交换系统采用串联的方式。
第十页,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