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德窑白瓷装饰艺术
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它的产品造型美观,令人神往。尤其是她具有的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以及其瑰丽的装饰和精湛技艺,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
德化古瓷窑泛指遍布福建德化县各地自宋至清代的古窑,盖德碗坪、浔中屈斗宫窑址为宋元明时期著名的窑口。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需求的扩大,逐渐发展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烧瓷技术的最高成就,它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的代表,誉为“国际瓷坛上的明珠”。
德化白釉古瓷的装饰艺术,有刻花、画花、刻画印花、堆贴花以及雕塑等技法。
一、刻、画、印花装饰
刻花往往与画花并举,故称刻画花。这是宋代德化窑烧制影青瓷工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它用竹签或篦笔在器物湿坯上刻画各种纹饰。由于竹笔本身的特点,所刻画 的纹饰有明显的斜笔刀痕,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有许多纹饰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了艺人娴熟而高超的刻画技艺。
印花或刻花“两结合”的纹饰,是宋元时期德化窑制瓷艺人广泛采用的装饰技法。它是在印花的基础上加以刻画修饰,形成印花与刻画花相结合的组合纹饰。如在一些瓷盒的盖面中心印莲花、萱草等纹饰,而在盒身周壁刻画缠枝莲、缠枝牡丹等纹样,纹饰层次分明,比单纯印花纹饰更形象、生动、清晰、美丽。
二、堆贴印花装饰
指的是在印花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堆笔修饰。它是宋元明时期德化窑制瓷艺人常用的装饰手法,无论花鸟、鱼虫、人物等等,均具有鲜明的特征,给人以典雅朴素,简洁大方的美感。
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纹样丰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装饰纹样有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游鱼等类。元代的印花装饰纹样,除继承前期的各种纹饰之外,以莲花纹饰居多,并新增了“福”、“寿”、“寿山福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继承宋元时期印花技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有模印及模印与刻花、贴花相结合的技法,如通体模印饕餮纹的双耳四足方炉(图1)、压模成坯而后贴花修饰的饕餮夔龙纹双耳 炉(图2)。
贴花、堆花,既有单独施艺,也有堆贴并举的。有些宋代影青釉瓷,则是堆贴印花三结合,如影青粉盒,盖面堆贴莲蓬,印莲花为钮。进入明代,装饰艺术有了新的发展,除继承前期的装饰纹样之外,各种婀娜多姿的堆贴纹饰,尤其是与佛教有关纹样装饰于一器物,构成新颖别致的纹饰,为德化窑白瓷的装饰艺术开创了新的篇章。
明代贴花工艺的特点是:先用模印或手捏成的各种个体装饰纹样,再用泥浆将其粘贴于器物的坯体上,而后施釉烧成。堆花则是用笔蘸泥浆,在器物的坯体外表多笔堆画成各种纹饰,而后施釉烧成,因此,纹饰不如贴花纹饰清晰。贴花与堆花并举的装饰 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更强。
堆贴花装饰的器物,造型优美,技艺高超。如堆贴梅花双耳三足炉(图3)、水仙花椭形杯等。尤其是堆贴梅花椭形杯(图4),其口沿外侈,外壁的一边贴有数朵盛开的梅花,枝叶挺拔,富有生机;一边贴梅枝及花萼,衬托着几片叶子;杯底有一梅花枝杆成架形附着,既起装饰作用,又当杯的足架;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