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3
文档名称:

说明书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终稿.doc

格式:doc   大小:3,309KB   页数:38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说明书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终稿.doc

上传人:bodkd 2021/10/9 文件大小:3.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说明书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终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绪 论
河南省在中国旅游发展格局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并在中国成为旅游强国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任务。但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发展历史人文旅游为主,而自然生态旅游发展不足。为了发挥伏牛山自然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高河南旅游在全国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河南省旅游局于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河南省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招标公告。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在杨开忠教授指导和策划下,参加了总体规划的竞标。经过艰苦努力,我中心最终于2001年10月取得了《河南省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的编制权,并于2001年11月与河南省旅游局签订了编制该规划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本次规划的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专题报告、图件、CI手册以及成果的数据光盘。
协议签订后,课题组立即开始了规划的编制工作。2001年11月4日到11月24日,课题组对八个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还对国家旅游局、省交通厅、中国地质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获取了大量最新的信息。2002年2月,河南省旅游局伏牛山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同志到北京大学,就规划大纲与课题组进行了交流;2002年3月10日规划组在郑州向河南省旅游局和有关部门做了大纲汇报,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2002年4月13日到4月20日,课题组又对鲁山、南召、内乡和嵩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补充考察;2002年6月,河南省旅游局伏牛山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同志再次到北京大学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并就规划初稿提出了看法与建议;2002年7月17日,在河南省旅游局的主持下,在西峡县城对规划进行了初评;2002年10月,河南省旅游局伏牛山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同志第三次来到北京大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的意见;2002年11月17日,在郑州进行了课题评审,以吴传钧院士为首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是
“一项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成果”。此后,课题组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整个规划期间,课题组还与各县的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次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正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现在呈现于大家面前的《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第一篇 总 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区
(一)位置与范围
伏牛山为秦岭东段最大的一条支脉。从地理范围上来看,伏牛山从西到东,地跨河南省十五县(市)。本次规划区范围为伏牛山的主体部分,地跨洛阳、南阳、平顶山三市,行政范围上包括淅川、西峡、栾川、嵩县、汝阳、鲁山、南召和内乡八县,总面积20560平方公里。以下文本中除非特别说明,“伏牛山地区/区域”指的是规划范围的八县,涉及其中的旅游区(点)时也在八县范围之内。
(二)自然条件
伏牛山地区地处中纬度,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段,属亚热带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为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具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区域多崇山峻岭,周边地势平坦,多水面。
(三)人口与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区域内八县中有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二、规划编制目的
推动河南省旅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丰富河南省旅游形象和概念,使河南尽快成为全国旅游强省;
规范、指导各县的旅游开发;
发挥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联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伏牛山地区脱贫致富;
为伏牛山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规划原则
(一)高位原则
立足于全球、全国、全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行规划。
(二)可持续旅游原则
在满足当前旅游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持未来旅游发展的能力。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者、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以及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视规划区为“企业”,视未来发展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设计、开发、包装和促销,最大程度地引入工商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官产学民媒良性互动,坚持政府规制,官产学民媒合作分工,协同参与,良性互动。
统分结合,在打破条块分割、发挥统一规制、统一市场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规划技术路线
(一)技术过程
环境分析
战略规划
实施规划
行动计划
图1-1 技术过程
(二)技术方法
1、优劣机威分析(SWOT)
表1-1 优劣机威分析
正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