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一、养成教育的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 习惯决定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 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 “教育者, 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是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 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 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提出十项要求, 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 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 上课不做小动作, 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 )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 、善于思考的习惯(( 1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 )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3 )课前预。) 3、敢于提问的习惯((1) 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2) 发言时, 站得直, 口齿清, 讲普通话, 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 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2 )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 、自主读书的习惯(( 1 )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2 )乐于读书, 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 )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 )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 、认真书写的习惯(( 1 )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头,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 )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 在学习过程中, 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 既会评价自己, 又会评价别人。) 8 、搜集资料的习惯(( 1 )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 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 )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