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分省区生态安全性分析.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分省区生态安全性分析.pdf

上传人:799474576 2016/7/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分省区生态安全性分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345· 中国分省区生态安全性分析朱俊林1’2蔡崇法2张斌3 李娟文1 李兆华1 摘要基于联合国OECD提出的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幂函数乘法模型,并借助多元统计方法主成份分析计算模型参数,确定各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资源环境状态指数、社会响应指数和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有6个省(市)区属于安全类型,22个省(市)区属基本安全,3个省区属临界安全,无理想安全和不安全类型。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生态安全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产业结构与生态安全指数间具有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具有复杂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和力度均相应增强,但生态环境建设仍然具有滞后性。关键词中国分省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事故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也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各省(市)区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地域差异明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资源开发和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使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巨大的负荷,其结果是每年由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些相关的防治投入。2005年全国因洪涝、干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因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406起,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0515万元,;。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保障,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研究又是涉及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背景、社会经济发展诸多因素的复杂性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作了不少的探索,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心。5j,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和规划L6—0I,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在1999—2003年间逐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从资产负债分析和生态力等方面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作了分项评定ⅢJ,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目前主要是针对城市、城郊、旅游景区等均质性地域的评价¨2。4j,而对于大区域(复杂地域)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未见报道,并且评价模型通常使用的线性加权方法难以真正反映要素问错综复杂的关系因而值得商榷。Arrow K.,Janne Hukkinen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间交互作用,不能简单地运用线形关系解释指标之间的带有偶然性的的复杂性关系【6’16 J。本文基于PRS模型,通过指标筛选和数据分析建立非线性评价模型,对于中国各省(市)区的生态环境胁迫性状况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出分析。一、区域生态胁迫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一)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区域生态环境背景,二是区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主要取决于社会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和不适当的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后者是生活于当地资源环境基础上的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利用的强度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致,是可以通过决策和律法等措施加以控制的。因而准确把握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胁迫性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助于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20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用于制定环境指标的PSR体系。PSR体系指出人类活动给环境施加了压力(如污染物质的排放或土地用途的改变),这种压力改变了环境的状态(如外界污染物质水平,栖息地,水流的改变等),社会进而作出反应来改变压力或环境状况,并制定经济政策和预防计划, 以减少或缓和压力、环境破坏。PSR框架是评价人与环境交互系统中环境状态(s)的人为压力(P)程度,以及为缓解这种压力的社会响应的概念性指标体系(OECD 1993)。它指出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联的概念性框架,是一种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环境压力的原因和后果,分析人类对其作出相应行动的能力和有效性的方法¨卜”J。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取决于区域资源利用强度、能源利用水平、人口因子、区域城市化水平和资源承载能力等反映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行为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