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劳 动 最 光 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这是树立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渗透“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1.结合教材,利用讲故事和图片进行教育。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并且容易与故事中的人物、现象产生共鸣。我就和他们讲《小猫钓鱼》、《小兔子的妈妈病了》、《三只小猪》等童话故事。让幼儿知道懒惰不好,知道爱劳动的孩子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讲卫生”、“洗手绢”、“刷牙”、“补图书”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幼儿认识劳动的意义。
2.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如:带领幼儿到伙房看炊事员劳动,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带领幼儿参观邮局,认识邮递员,了解送信也是一种劳动;带领幼儿观看交通警指挥交通,认识警察的劳动;带领幼儿参观商店,看售货员的劳动;还带领幼儿到煤店、粮店、建筑工地等参观劳动,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3、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
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幼儿乐于接受。
4.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教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小班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分勺子,端饭等。中班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抽屉,吃完饭后将桌上的残渣拨入碗中,叠被子等。大班的孩子可以尝试着去超市买东西,取牛奶等。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自理能力。
5.采取评比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
为了引导和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使幼儿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如:在班里设立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