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0年1月10日,由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的申请地方标准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0年度第一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
(二)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协作单位: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源森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兴市荣兴苗木有限责任公司、婺源县永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
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温强
男
研究员
江西省林科院
起草人
朱恒
男
研究员
上饶市林科所
技术支持
李田
男
副研究员
江西省林科院
技术支持
李晓辉
男
高工
江西省林科院
技术支持
黄文印
男
工程师
江西省林科院
技术支持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又称之为浙江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该种模式种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于浙江,由胡先骕先生鉴定而得名。
3
红花油茶经济价值巨大,其籽仁含油率高可达60%以上,油品质还要好于普通茶油,油质清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90%以上,表现高油酸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料树种。作为江西的乡土树种,红花油茶在赣东北上饶、抚州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尤其在有着“中国红花油茶之乡”美誉的上饶德兴市,由于当地山民有种养习惯,集中分布有约3万亩的种植面积为全国之最,该地也最早在农业部拿到“德兴红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
作为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油茶树种,红花油茶生物学特点也有别于普通油茶,表现在树势高大且花红、果大,且生殖周期短,花期集中3月,而在8至9月果熟即可采收。红花油茶在国内目前尚无品种,品种选育亟待攻克,然而其树种特性决定红花油茶品种选育无法参考现行的普通油茶的选育标准,因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红花油茶品种选育标准迫在眉睫。该技术规程可为红花油茶的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指导。
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
编制标准单位以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早熟高油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20201-,编号20201BBF61003)、《珍贵乡土油料树种浙江红花油茶高油份基因型选择与无性系创制》(-,编号20161BBF60122)、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利用研究》(-,编号20122BBF60125)
3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重大科研及成果推广专项《浙江红花油茶优良单株筛选与繁育技术研究》(-,编号2016521101)等相关项目为基础,积累了多年试验数据及经验,同时参考相关国标与行标资料及其他相关参考文献资料,起草了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自2012年6月起,项目组通过多个省级科研重点项目的实施,联合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源森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兴苗木有限责任公司、婺源县永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红花油茶优良林分开展了红花油茶品种选育研究。其中,在对红花油茶分布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之上,开展红花油茶种实经济性状表型评价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产区的种实性状、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先后在经济林研究杂志发表论文《主产区浙江红花油茶籽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录用论文《浙江红花油茶优株筛选与综合评价》,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制订了红花油茶优株选择一般标准,成功筛选获得红花油茶优株无性系36个,并在德兴、婺源、南昌等地营建了红花油茶优株无性系测定林,项目组认为优树选择与无性系选育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具有示范推广价值,所以在2020年向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制订地方标准
5
并获批立项。
2021年5月《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草案)》修改完毕,于2021年7月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徐立安教授,江西农大张露教授,南昌大学戎俊研究员,省科学院钟永达副研究员对其进行函审,2021年9月我们对收集到的专家意见进行了汇总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该技术标准的送审稿。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通用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三个原则。首先,考虑到红花油茶生物学特性明显区别于普通油茶,现行油茶优株筛选标准不适用于红花油茶,同时各产区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