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国舞蹈史.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舞蹈史.doc

上传人:bodkd 2021/10/11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舞蹈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國舞蹈史
第五章 周代之舞蹈
第一節 開創禮樂之邦的先河
周族於公元前約一千一百年,進入中原,滅夏成為共主,歷八百餘年,共傳三十四王,史稱西周,是周代鼎盛時期。
吉禮、嘉禮、賓禮、***禮、凶禮五種類型:
‧吉禮:「以吉祀事邦國之鬼神示」,即用 於各種祭祀的禮樂,是諸禮樂之首。
‧嘉禮:「以嘉禮親萬民」,按鄭玄注解,即飲食、婚冠、賓射、餐燕、脤(ㄕㄣˋ)
膰(ㄈㄢˊ)、賀慶等儀典的樂舞。
‧賓禮:「以賓禮親國邦」,指上下之間,中國和外國之間,以及人與人互相交往的
規範禮樂。
‧***禮:「以***禮同國邦」,包括大師、大田、大均、大封等禮儀樂舞,主要適用於
征戰、畋獵、出巡及有關的行政事務。
‧凶禮:「凶禮哀邦國之憂」,其中有喪、荒、吊、禬、恤等諸種,重點是哀悼死者
或發生大的天災人禍的時候用之。
周代的禮樂制度,嚴格而繁複,「禮有大小,有顯有微」,「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婦輕重皆有稱者也」。
佾舞,天子八佾,諸公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佾是舞隊的行列,多少佾即多少列。天子每佾八人,舞隊共六十四名舞人。
第二節 重視樂舞教育
周代為推行禮樂制度,十分重視禮樂教育,王室設立龐大的樂舞機構,成員有一千四百六十三人之多,教授禮樂的處所統稱「辟雍」。
大學學習樂德、樂語、六大舞、干戈羽鑰和詩、書、禮等。
小學學習三德、三行、六藝和六小舞等。
舞象,原是用兵演練刺伐的舞蹈。
主管樂舞的最高長官稱大司樂,下屬有樂正、樂師、舞師等近二十個分職。按五音、六律、六呂、八音、六舞的要求分樂而序之。
第三節 雅樂舞的典範
周代集上古樂舞之大成,廣泛收集各地遺存的著名樂舞。經過整理、改編、連同本朝心創作的樂舞,建成宮廷的雅樂禮系。這種舞蹈,用於祭天地、祀祖先、宮廷宴飲、鄉射、王師凱旋、行獵練兵等正式場合。雅樂舞’象功、記德、中正和平,典雅純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舞」和「六小舞」。
「六大舞」亦稱「六代舞」包括皇帝的<雲門大卷>、帝堯的<咸池>、帝舜的<大韶>、帝禹的<大夏>,成湯的<大濩>,以及武王的<大武>。
周室制訂六代樂,其目的是為了歌功頌德,教化民眾,和治理天下。
<大武>是周朝新創作的紀功舞蹈,<大武>的主題,是頌揚周代得天下的功業,其中,舞者巍然如山屹立,好比武王政戰的偉業;舞者踴躍向前,如同姜大公雄才大略指揮若定;舞者最後坐地,象徵周、召二公治理有方,天下安定。
大武共分六個舞段:第一段-始而北出、第二段-再成而滅商、第三段-三成而南、
第四段-四成而南國是疆、第五段-五成而分、第六段-六成
復綴。
周代的六大舞,可分文、武兩種,「文以昭德」、「武以象功」。
與「六大舞」相對而言的「六小舞」,是周代用以教育貴族子弟的必修課。
帗舞-舞者執帗而舞,用以祭祀社稯。
人舞-用於繼四星辰或宗廟,舞者徒手。
皇舞-手裡拿著巿鳳凰的五彩鳥羽而舞,有以祈雨,有陰陽相濟的意思。
羽舞-舞者持鳥羽而舞,有冀蔽的意思。
旄舞-舞者手持旄牛尾或其他獸尾而舞。
干舞-用於山川之祭祀或兵事,舞者執盾牌而舞,有捍衛的意思。
第四節 散樂與四裔樂
周代宮廷以雅樂舞用各種祭祀儀典,同時又是設置散樂和四裔樂,供宴享和招待賓客之用,散樂通常指除雅樂之外的各種樂舞,由旄人掌教。
四裔樂又稱四方之樂或商狄之樂,是邊民和外族傳入中原的樂舞。
周室的四裔樂由官職較低的官員掌教和率舞。
興四夷的樂舞,目的是「明德礦廣及之也」,即是安撫各族,顯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有著娛樂欣賞的意義。
第五節 臘祭儺舞的演變
臘祭是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的禮儀,以感謝神祇恩惠,慶賀農業豐收和祈求來年有
好年景為主旨。相傳此俗源於神農氏,周代訂於每年的十二月,由天子親祭,亦稱
「大臘八」。
臘的儀式以歌舞為主。
儺舞屬於巫術舞蹈,以頭戴假面具,氣氛神祕恐怖和驅鬼逐疫為特色,於周代明確規定為禮儀的一種,每年舉行三次,分別做「國儺」、「天子儺」、「大儺」。
「國儺」於季春之月舉行,主要是周王室和諸侯宮中的儺禮。
「天子儺」是儺禮中規格最高的儀式,天子親自參加,而天子以下不得舉辦,此儺
於每年仲秋之月舉行。
「大儺」於季冬之日舉行,周代大儺的主持人稱方相氏,此種儺禮,規模盛大,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