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9
文档名称:

原子的电子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4,352KB   页数:9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子的电子结构.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11 文件大小:4.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子的电子结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子的电子结构
第一页,共99页
1803年Dalton 原子学说(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
19 世纪发现电子 ( 阴极射线)
1874年斯通尼 (G. J. Stoney)把在导线内流动的电的基本单元称为电子
1897年汤姆逊 (J. J. Thomson) 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
e / me = 1011 C· kg-1
1906年米立根 (R. A. Millikan) 悬浮油滴法测定出:
电子的电荷: e = 10-19 C
电子的质量: me = 10–31 kg
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第一个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第二页,共99页
原子犹如一个体积颇大的带正电球体,一定数量的电子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球体中,与球内的正电荷中和,因而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松软的蛋糕
第三页,共99页
 粒子散射实验
(1909, 盖革和马斯登射)
卢瑟福 (E. Rutherford)
 粒子:
He2+ 质量数 4
V =  107 ms-1
金箔
约万分之一
个别
第四页,共99页
推测:(1)原子中存在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而且质量比较大,但体积很小(个别折回);(2)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大部分直线通过)
1911年卢瑟福提出核型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正电荷核心,称为原子核,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数量和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行。
104号元素
第五页,共99页
电 磁 波 谱
1.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可见光区:
400nm700nm
紫外区:
10nm  400nm
红外区:
700nm1000m
第六页,共99页
氢 原 子 光 谱
紫外区
可见区
红外区

第七页,共99页
氢原子光谱是线光谱(可见区有5条谱线),而不是连续的带光谱,这一实验结果不符合经典电磁学理论。按照经典电磁学理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原子不断发射连续的电磁波(即原子光谱),故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而且电子的能量逐渐降低,最后坠入到原子核里去,使原子不复存在。
第八页,共99页
1885年 巴尔默(J. J. Balmer)
上述五条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 = B = nm

n = 3  = nm
n = 4  = nm
n = 5  = nm
n = 6  = nm
n = 7  = nm
第九页,共99页
1890年 里德堡(J. R. Rydberg)
提出了描述氢光谱的通用公式为:

(波数) = =

n: 正整数, n2 > n1, R = 107 m-1 (里德堡常数 )
n1 = 1, n2 = 2, 3, 4, …… 赖曼(Lyman)系 远紫外区
n1 = 2, n2 = 3, 4, 5, …… 巴尔默 (Balmer)系 可见区
n1 = 3, n2 = 4, 5, 6, …… 派兴(Paschen)系 近红外区
n1 = 4, n2 = 5, 6, 7, …… 勃拉克(Bracket)系 红外区
n1 = 5, n2 = 6, 7, 8, …… 芬德(Pfund)系 红外区
第十页,共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