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形位公差标准
第一页,共10页
第一节 概述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第二页,共10页
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
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不圆(即圆度误差)
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
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
轴套
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第三页,共10页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第四页,共10页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简称要素)
第五页,共10页
(按存在的状态分 )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
(2)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
2.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
(2) 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
第六页,共10页
3.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按检测关系分)
(1)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