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7/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2011 年— 2013 年) 为了进一步加快东甘沟扶贫开发步伐, 根据《柞水“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结合村情实际, 制定本规划。一、村情概况(一) 基本现状。东甘沟村位于柞水溶洞景区的东游区, 地域面积 平方公里,有耕地 656 亩,人均 亩;林地 万亩, 植被覆盖率达 80% 以上。全村辖 3 个村民小组 208 户 798 人,其中低收入人口 40户 100 人,低保户 26户 93人, 五保户 21人, 占总人口数的 % 。有劳力 340 人, 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人员分别达 110 人和 200 多人。该村山清水秀, 空气清新, 植被良好, 具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云台山、祖师庙、千年古银杏树、龙潭森林公园等。境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林麝、花面狸、狐狸等野行动物; 银杏、七叶树、桂花、紫薇、油桐、水杉、黄杨、玉兰、映山红等多达十余种的观赏树种以及核桃、板栗、花椒等经济类树种。村内的四公里通村水泥路已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全部采用柏油硬化路面。电话、有线电视已经全面覆盖,饮水问题也基本解决。 2010 年, 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万元, 其中旅游产业总产值万元,占总产值的 80% 以上。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收入(含外出务工) 280 万元,占总产值 % 。旅游业和打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 0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 5800 元,现有集体资产 600 万元,村级无负债。是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二)产业发展状况。东甘沟村是柞水溶洞的东游区, 是闻名遐迩的东游区, 旅游产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近年来, 该村按照县旅游规划要求, 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为产业发展重点, 成立了云台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起了银杏观赏园、云台山祖师庙等景点及景区大门、牌楼、民俗演艺厅、银杏山庄酒店等配套设施, 旅游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以林果业和畜禽养殖业为主, 2010 年板栗、核桃总产量达到吨, 实现产值万元; 生猪养殖头, 土鸡养殖只,实现畜牧产值 120 万元。(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建成了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解决了“三堆”(柴堆、土堆、粪堆)问题。村内主街道普遍安装了路灯, 道路两旁和村民院落前后进行了美化绿化。通村 4 公里公路全部硬化, 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图书室、党员活动中心、卫生室、畜牧兽医室等。全村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 10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一) 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富民强村为目标, 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 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移民搬迁、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按照开发式扶贫思路,积极培育旅游主导产业,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和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东甘沟。(二)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深入调研, 认真分析, 立足东甘沟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定一项,干一项,成一项。 2、突出特色, 整村推进。以促农增收为主线, 依托资源优势,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旅游主导产业, 繁荣村域经济; 以“五通”、“四改”为重点,实行山、水、林、田、路、堤、居等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注重实效, 循序渐进。从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高起点要求, 高标准设计, 高质量建设,实现高效益目标。 4 、依靠群众,项目带动。以农民投工投劳投资为主,动员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以项目整合为动力,争取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援助,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多元化筹措项目资金,努力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三) 建设目标力争到 2013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 90 %以上的农户生存状况得到彻底改善,旅游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全村的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工作重点 1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按照“新增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的要求, 扩建云台山祖师庙、千年银杏园, 新增龙潭森林公园、陕南民俗村等旅游景点,完善景区内旅游设施, 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升级晋档,深入挖掘陕南旅游文化内涵, 新建陕南民俗村, 使陕南民俗文化得到重点展示。完善吃住娱乐购产业链, 新建农副产品包装厂一个, 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2 、加快发展畜牧业,打造第二支撑产业。围绕提高果品质量和发展循环农业, 加快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