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登黄鹤楼4.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黄鹤楼4.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10/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黄鹤楼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鹳雀楼》设计及思考
江都市国际学校 李玲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的意境,感受不同文化形式的魅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带领学生分别在学校一楼、二楼、三楼观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鹳雀楼图)小朋友请看,这幅图上的楼,据说经常有一种像鹤一样的鹳鸟停在上面,所以这座楼叫“鹳雀楼”,小朋友伸出手,跟我一起写一写“鹳雀楼”(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雀”、“楼”,注上拼音),谁能把它读准了?(指名读,正音)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座楼有几层?这两个人在哪一层楼上呢?(指导看图)
3、教师简介:它就在今天的山西省,共有三层,站在前面可以望到连绵起伏的中条山,滚滚的黄河水。唐代的大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看到远处的景色,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就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板书:登)(指名读课题,正音)
『设计理念:让学生直观地看了图,认识了鹳雀楼,认读了鹳雀楼,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去看楼上有“人”,其用心可鉴,为下面理解全诗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二、初读课文
1、我听说这首诗你们已经会背了。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2、老师认真倾听,注意对某些字进行正音。
3、生字读准了,相信你们诗句也能读准!(黑板出示去掉注音的诗,指名读,相机指导)
『设计理念: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充分,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已经能读、能背了,只是有一些生字的字音不能读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再来读准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精读课文
1、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小朋友轻轻读读诗歌,边读边看图,再想一想。(引导看图,指名说)小朋友观察得仔细,说得准确,如果你能把这些景物说美了,说活了,那才算本领呢!
2、指导看“太阳落山”的三幅图,理解“白日依山尽”。
⑴(课件出示图1:一轮红日在连绵起伏的山上空)(指导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看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那诗人王之涣把傍晚的太阳称作什么呢?(指名答)(老师用红笔在“白日”下画一横)
⑵(课件出示图2:太阳的脸有一半被山遮住)(指导看图说话)我们再来观察,看看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什么变化啦?
⑶(课件出示图3:太阳跑到了山的背后)(指导看图说话)再来看,你又发现什么变化啦?
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古诗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了,是 ?(师根据学生回答用红粉笔在“尽”下画横线)
⑷谁能把你刚刚看到的太阳说活了?(指名说)这就是古诗所写的“白日依山尽”。(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三幅落日图,让图与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说话,让学生感受太阳是靠着连绵起伏的中条山慢慢西沉,继而消失。同时捕捉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信息,落实文言色彩很浓的词:“白日”、“尽”, 予以理解,抽象的文字在学生脑中形成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白日依山尽”。』
3、感受黄河,理解“黄河入海流”。
⑴我们再向近处看,(课件播放“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