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慷慨又吝啬的两面人
摘要: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虽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评论者广泛兴趣的一个人物。他对钱财的态度一方面表现得非常慷慨,另一方面却又极为吝啬,评论者的观点甚至也呈现为对立的两个极端。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剖析严监生性格的矛盾性,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儒林外史?严监生慷慨吝啬社会根源
?儒林外史?被公认为我国古代挖苦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人物形象典型生动、栩栩如生,其中周进、范进、严贡生、匡超人,还有作为吝啬鬼的严监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严监生着墨并不多,却因为临死前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肯断气,而使其名列中外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于是“两茎灯草〞作为吝啬鬼财主严监生的标志,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作者对严监生每一件事的描述,都算得上?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然而像?儒林外史?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严监生从出场到退出人生舞台,整个活动过程并不长,却一直在大把大把地花银子,这种假象博得了读者对他的同情,也蒙蔽了相当一局部评论家,引来大片为其鸣冤的叫屈声。其实,严监生慷慨大方的背后是以守住万贯家产、保住乡绅体面为附加条件,深入骨髓的仍是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这种饱满的人物形象使人回味悠长,并反映了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慷慨大方——被守财性格消解了的无奈之举
严监生这个人物从出场到退出人生舞台,整个活动过程并不长,但却一直在大把大把地花银子,一直延续到死后,外表看来十分慷慨。我们可以对?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家的开支明细帐逐条进行分析:
(一)自掏腰包为哥哥了断官司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惹了两桩官司,被人告到县里,知县派人捉拿,严贡生逃到了省城。官差向严监生要人,严监生不敢轻慢,“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听从两位老舅的建议,出钱平息了官司,“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
(二)为妻子王氏延医求药
妻子王氏生病时,“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三)为将偏房扶正笼络舅爷
严监生只有妾赵氏生的一个儿子,眼见正室王氏不行了,为把赵氏扶正,多方拉拢亲族,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花费二百五十两银子和一些首饰。
(四)隆重操办王氏丧事
“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
(五)生病之后,求二位老舅照顾儿子
“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
(六)求严贡生在自己死后为赵氏母子“作主〞
送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严贡生“将衣裳和银子收好,又细问浑家,知道和儿子们都得了他些别敬〞。
“求严贡生在自己死后为赵氏母子作主〞这项开支发生在严监生死后,从赵氏当时的处境来看,应是其个人的行为,和严监生无关,只是工于心计的赵氏为了加强在严氏宗族的地位而假托严监生之口罢了。
从开支帐上似乎可以看出,严监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是比较大方的。
但是我们逐项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严监生的钱财主要花在了三个对象的身上,每一笔银子花费的目的都非常明确。花费最多的是王氏的丧事。他在妻子王氏病故后花四、五千两银子办丧事,为的是说明自己是读书人家“知书达礼〞。严监生是封建道德标准的自觉遵守者,修斋、理七、开丧、出殡,对于严监生这样的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不能出错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