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祝小平一、背景介绍去年在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时候, 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腼腆、性格内向的女生, 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 声音很小, 有时还发抖, 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 老师讲课时, 她注意力不集中, 眼神飘忽不定; 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 看其他小朋友玩。现在体育大课间做游戏, 她动作协调性不够好,练****时,我要教她才可以做好。我仔细地想过了,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 以至于缺乏信心。二、案例分析面对竞争, 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信心, 同样在学校里, 学生也会产生缺乏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 缺乏自信心, 一旦受到挫折, 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 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 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1 、个人成长****惯的因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沟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过, 家长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我们都要上班, 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 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 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 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沟通这个概念, 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 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 2 、家庭包办的因素她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她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上学了, 学不好时, 会有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 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三、辅导的具体方法 1 、和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 而且关键在于他的父母,因此通过电话,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 共同商量对策。比如: 在家里, 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 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 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 多鼓励做家务, 提高自理能力, 从自己做事的实践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及时对她的进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2 、遇到事性多表扬,少批评,有问题说原因。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 取得好成绩就给予表。多给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机会, 比如让她发作业本, 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让她感受到自己在班里还是很重要的,使她慢慢地放大胆子。 3 、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校给孩子们组织的集体活动种类多样, 集体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 每个孩子似乎因为这些活动更加活泼。刚开始时让活波的同学带带这个孩子, 鼓励其主动参预到活动中。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她的协调能力,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同学间交流的机会。 4 、多多讲道理,细细谈心事针对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的问题,我开始经常和她谈心, 并鼓励其他小朋友找她玩, 慢慢地, 我发现她开始主动地找其他同学玩了。 5 、处处找优点每次开展班队活动, 我会让孩子们先夸夸自己的小伙伴, 让大家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有的孩子开始不敢说同桌的优点, 老师叫她似乎还是怕, 后来轮到别人夸她的优点了, 我鼓励她走上台来, 其他同学说她懂的知识多,守纪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她慢慢地找到了自信。四、辅导结论通过这样的辅导, 我们班上的这个孩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通过这个案例, 我懂得了耐心, 对于小学一年级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性。对待心灵脆弱的缺乏信心的孩子一定要循循善诱, 不可操之过急, 要更多的关注她的优点, 使她能一点点主动地走进班集体, 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善意。通过多种多样评价、集体活动参与,去体现她的自我价值,让她肯定自己,这样才能打开她的心灵,让她重拾本属于自己的信心。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文爱武一、个案基本情况杜杜,女, 6 岁,一年级学生。基本知道怎样遵守课堂和课间秩序,可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律性还不够,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做事不细心, 也不能很好地集中思想, 容易受到干扰。二、原因分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 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待, 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 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等负面影响,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在学前教育阶段****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认为她聪明, 虽有许多缺点, 但关系不大, 因此没有及时纠正; 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