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卫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学习目标
,掌握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和群众卫生组织的含义、职能及基本特征;
;
、原则及基本内容;
,掌握卫生管理机制的内容;
,掌握与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基本内容;
,掌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与改革内容;
。
卫生管理体制是卫生事业的主体结构框架,一切卫生工作都是通过这个组织去组织实施的,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卫生事业工作绩效。因此,作为卫生管理工作者,有必要了解我国现行卫生管理体制及其变革,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更好地管理卫生工作。
第一节卫生管理体制概述
一、卫生管理体制的含义
卫生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依法将卫生管理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责权利划分及其运作制度化的总称。它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主体,其管理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健康保障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卫生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周围环境受到诸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物价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内部同样也关系到党、政、群之间的协调与分工,以及系统内部信息的传递、事业的监管、法律法规的执行等,但其职能作用只有在不断运转中才会体现,并不断寻求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我国现行卫生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体制。条,是指自上而下的按行业系统管理;块,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等地方行政管理。
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卫生管理体制的构建、运作、调整、改革,必须体现党和政府的领导
这是由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主要靠卫生组织来完成,如果发展滞后,则不能体现国家的福利政策,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不能有效地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以致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发展超前,则国家对福利政策不能支持,当国家财力一定时,由于过度投入社会福利,则不利于国家发展,这是多国实践所证明了的。
(二)卫生管理体制的构建、运作、调整、改革必须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保持一致
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质就是共同富裕。卫生事业的性质之所以定为是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就是基于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是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客观事实,需要卫生系统为国家解决相应的问题而确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成为迫切需要。卫生事业的改革涉及全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任务之重、复杂程度之高、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既要体现政府的一定福利政策,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卫生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三)卫生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体现社会公平,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卫生管理体制是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使卫生事业管理相对固定化和制度化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行政职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相应的卫生服务都受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各种操作规程,医师、护士的执业准入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第二节卫生组织结构
卫生组织是卫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的形式、层次决定了卫生管理体制运行的效果和效率。按性质和职能,可将卫生组织分为卫生行政组织、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医疗卫生服务组织独立构成体系,但与其他组织系统关系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卫生部门直接相关的部门有计划生育、药品监督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红十字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还有一些部门也在从事着与保护人们健康有关的工作,如国家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此外,还有一些部门间接从事与卫生有关的工作,如文化部门的文化传播、水利部门环境改造、信息产业部门的信息咨询、人事部门的人事安排、民政部门贫困救助、科学技术部门的高新技术应用、教育部门的医学人才的培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重大项目、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技术设备引进等或多或少地对卫生事业产生影响。下面就卫生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
一、卫生行政组织
(一)卫生行政组织的含义
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