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造影剂肾病
第一页,共27页
概念
1
发病机理
2
预防与治疗
3
小结
4
第二页,共27页
病 例
病 例
老年女性,79岁,因急性前壁心梗入院
冠脉造影检查提示三支血管病变
植入2枚支架
肌酐正常
支架术后,患者血肌酐持续上升
第三页,共27页
病 例
术后 14天
术后 13天
术后 12天
术后 7天
221μmol/L
血肌酐409μmol/L
血肌酐 591μmol/L血钾
第四页,共27页
病 例
支架术后,患者血肌酐持续上升术后 7天-221μmol/L术后12天-409μmol/L,患者再发胸痛,神志淡漠给予降钾,大剂量利尿剂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次日,患者心跳骤停一次,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心律,但神志未恢复,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当日,血肌酐591μmol/L,行腹透治疗,效果不好,持续无尿。
1天后,患者因高血钾,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第五页,共27页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
造影剂肾病(CIN)
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绝对值升高≥ mg/dl(1mg/dl= 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并排除其他原因的肾脏损害。
Scr
升高程度:
>25%
()
第六页,共27页
新概念
近年主张采用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概念代替CIN。
CI-AKI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占全部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11%。
造影后若不检查肾功能和尿检,则易造成漏诊。
注射造影剂48小时内尿检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和颗粒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多数患者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尿酶升高等肾小管功能异常;亦有部分病人尿检完全正常;故造影后若不检查肾功能和尿检,则易造成CIN漏诊。
第七页,共27页
造影剂肾病
CIN总的发病率为3% ,但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时, 发病率可达50%以上。
虽然CIN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后果较为严重,可使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透析治疗甚至是死亡。
造影剂肾病“三高一低”:
高发病率、高消费、高死亡率,低认知。
第八页,共27页
发病机理
1、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2、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3、肾小管阻塞
4、氧自由基损伤
第九页,共27页
发病机理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造影剂进入肾小血管,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液流动速度减慢, 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髓质部缺血,导致GFR的下降。
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造影剂在肾髓质内引起的高渗状态,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第十页,共27页